埋藏地下的“历史宝匣”
24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向媒体开放,这个历时5年建成的中国最大专类博物馆,并没有在地面呈现“壮观的身姿”,4层高、2.2万平方米的宝匣式样建筑全部“藏身”江南贡院遗址地下,以保护夫子庙的风貌格局和历史轴线。游人参观科举博物馆,就像是地下“寻宝”一样,一层层剥开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
穿过气派的贡院牌坊,迎面一片波平如镜的正方形水面,这就是科举博物馆的“屋顶”。科举博物馆形如宝匣,长36米,宽36米,整体沉入地下,上部为一个砚形水池,如同一面古镜(古称“鉴”),将明远楼的倒影收入其中,让人联想到“以史为鉴”的古语;水面面积1300平方米,寓意科举制度延续1300多年。
拾级而下,科举博物馆共四层,至底20米,青砖小瓦白墙,洋溢浓郁的明清古建风,与夫子庙整体的建筑格调十分合拍。“宝匣”下面是一个环形水池环绕的开放庭院,庭院晴天有日影移动,雨季有水滴涟漪。庭院中央是四层通高的魁星堂,仰望上空,在魁星点斗四周,经史子集等儒学经典在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建设实体建筑的同时,秦淮区向全国征集了1万多件科举文物,选取其中700多件用于常设展览,展陈中以竹简墙为皮(暗示科举的内容),以科举的历史变迁分层(如同科举历史册页),参观者沿自动扶梯而上,穿梭于自隋创立、唐完备、宋改革、元中落、明鼎盛至清灭亡的科举历史之中,在地下“穿越”科举千年。
从2012年江南贡院围挡建设科举博物馆,建设者、文史研究和馆藏设计专家在地下整整“忙活”了5年。南京秦淮区副区长戴新说,之所以把科举博物馆建于地下,一方面是整个夫子庙建筑控高的要求,城南和秦淮风光带不允许建设高大建筑,二是保护历史格局和文物遗存。从历史照片看,三层高的木质建筑自明清以来就是该地区的最高建筑,用于考官瞭望监考密密匝匝的号舍。
中国科举博物馆将于大年初一开放。秦淮区宣传部长何素玉说,这既是文化南京的扛鼎之作,也是夫子庙旅游转型的标志性工程。因为江南贡院在全国科举考试中占有独特地位,产生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走出人才最多,遗址保护最好,建设科举博物馆,有利于保护、彰显和传承中国科举文明,从根本上改善夫子庙商业味浓、文气不足的格局,提升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国家5A景区品质,推动夫子庙由商业旅游景区向文化休闲景区转型。 本报记者 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