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莫让高房价把人才“吓”跑了
2017-01-24 07:31: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新年伊始,南京提出建设人才安居房,并酝酿出台人才安居配套政策。据此,到2020年,南京将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安居体系,基本覆盖全市产业单位新引进人才,数十万年轻人有望成为受益者。应对高房价对人才产生的挤出效应,人才安居工程已被部分大城市提上议事日程。

  继对困难群体实施住房保障后,政府出手,让人才安居,这是城市聚才留才的发展需要,更是关心年轻人,让他们开启美好生活的责任与情怀。

  拎包入住人才公寓

  1月14日,住在南京软件谷菁英人才公寓的华为员工谢姝拎着年货回家。她家安在公寓5号楼的一套三居室,里面空调、冰箱、热水器等一应俱全,每月租金2000元,比周边便宜近一半。工作一年后,她就把买房的念想放到一边。

  1月初,南京出台《“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制定人才安居办法,分层分类,有序满足各类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宜居需求。南京刚公布的今年城建计划,首次明确在部分建筑面积逾5万平方米的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不低于5%的人才安居住房。

  南京现有人才安居政策,除各园区陆续投用的人才公寓,还有新就业人员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以及去年实施的新就业大学生房贴。

  在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8万多套住房中,有3021套以公租房形式租给企业新就业人员。南京亚信的尹梦华就住在丁家庄汇杰新城一期公租房。“58平方米,月租金660元,便宜!”他说,工作5年多,年收入近10万元,肯定买不起房,住公租房,尽管上班要花70分钟,但能接受。

  去年6月,南京出台公租房货币化保障实施办法,首次向就业不满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发放住房补贴,博士、硕士、学士(技师),每人每月分别补贴1000元、800元和600元,补贴期限累计不超过两年。当年四季度,有1.3万多人领到租房补贴。

  租房有房贴,买房也有门路。2015年7月,南京为新就业人群首次推出共有产权房。毕业不满5年的本科生及以上学历者,只要有工作,且无购房史,均可申购。至去年10月,392名申请者在岱山保障房片区购买共有产权房。他们中,有公务员、教师,也有企业员工。九月,环保工程项目经理吴国攀买了套86平方米的房子,房价9925元/平方米,比市场价便宜一两成。

  “买房,我花了87万元,首付不到30万元,还贷30年,月供不到3000元。我工作4年,干项目经理,年收入八九万元,向同学借了几万元,付了首付。我来自江西农村,没依靠谁,这么快就在南京买了房!”他很自豪。南京市房产局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咨询申请共有产权房的人数激增,但已无现房供应。未来共有产权房的选址和价格,还是未知数。

  多方分担安居成本

  南京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才总量(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者)将达311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90万人。尽管近年南京每年新增20万高校毕业生,但考虑高房价影响,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有难度。

  让人才安居,成为城市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去年,南京软件谷软件信息服务收入达1900亿元,谷内从业者达20万人,绝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软件产业是人才密集产业,软件企业跟着人才跑,南京能吸引众多大型软件企业,一大原因是南京高校多,招人容易,但居高不下的房价正在弱化这个优势。

  软件谷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人才居住,有的大企业直接要求提供人才公寓用地。人才公寓已成为软件谷招商的加分项,有的企业要求签约协议写上“提供人才公寓N套”(N一般不大于10)。未来两年,现有公寓只能重点保障大企业和科技创业企业,不能让高房价把人都“吓”跑了。

  人才公寓和房补远不能消除各类人才的住房焦虑,南京部分园区正在谋划建设共有产权房。即便土地由政府划拨,菁英人才公寓建设成本高达8亿元,一年运营要补贴2000万元。建设共有产权房,向购房者让渡部分产权,无疑可缓解资金压力。南京明确提出拓宽安居资源筹集渠道,加大政府投资建设人才住房的供应规模,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人才安居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此类项目开发,探索招拍挂住宅用地按一定比例定向配建人才住房。

  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教授认为,原先的福利分房制已成历史,铁板一块的商品房供应制也要打破,年轻群体的住房理应成为政府的重要议题,政府实施人才安居政策是好事,同时用人单位也要分担,年轻人更要改变毕业结婚就要买房的观念。

  优待人才不能影响公平

  从目前来看,人才安居政策缺乏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南京明确,只有在本市纳税的企业员工,才有资格申领公租房货币化补贴。同在南京工作,向省里纳税的员工,则无缘此项福利。

  省内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认为,这种限制稍嫌狭隘,人才安居要算大账,不要因为房补增加城市内部不公,何况,多一个年轻人,一年消费就多两三万元,也能拉动城市经济。推进人才安居,需省、市、区各级政府统筹。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已提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省级人才公寓。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专研研究员周雷担心,人才安居房会建到偏远处,把买不起房的年轻人挤到城市边缘。其实,安居房不一定非要盖新房,有些闲置的房源可改造成既符合城市规划,又满足实际需求的青年群体集聚地。

  今年,南京将筹建人才安居房20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增2800多套、70平方米政策性房源,相对于当地一年上千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上市量来说,微乎其微。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府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让年轻人有了新的选择,对人才共有产权房、单位自建房、商品房配建人才房“开闸放行”的消息,有利于缓解无房户的买房焦虑。

   “一个是在城市扫地十几年的保洁员,一个是国家培养了十几年的博士生,你说房补该给谁?”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说,全世界大城市年轻人都要承受较大的住房压力。政府要注意,人才安居政策可能导致社会不公。他认为,由财政支持的安居政策受惠对象的界定标准,只能是贫困程度和支付能力。当前,住房保障政策应扩大惠及面,把更多新就业人口纳入其中,就能降低人才居住成本,让他们在城市安放梦想。 本报记者 颜 芳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