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这里的农家,八成用上抽水马桶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吉强   2017-01-24 07:19:00

  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隆冬,江苏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入户登记工作正如火如荼。49岁的孔祥国,是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新中社区的会计,也是全省19万农业普查员中的一员。19日,记者跟随他的脚步,对“十年等一回”、旨在摸清“三农”新变化的“三农普”来了次“零距离”观察。

  70多岁的农民刘抗美,家里虽有5口人,但儿子、媳妇带着孙子常年在南京打工,老伴儿体弱卧床,因此,能“接待”普查员的只有她了。参加过“二农普”的孔祥国,对两次普查相隔10年间“三农”面貌的巨变体会更深。“‘三农普’难在入户难、找人难、填表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影响:农民居住更分散、流动更频繁了。”孔祥国说,以前入户普查,一大半的登记工作都能在白天解决,因为家里有人;现在,社区1000多户农民,50岁以下的人多半在外务工,白天只能登记一小半,一大半得等到晚上。即使有的家庭白天有人,像刘抗美家,通常也是老人居多。

  “家里有几处住房?有几辆小汽车?做饭、取暖用什么能源?在用的手机有几部上过互联网?是否用过互联网购物?家里确权的耕地面积是多少?有多少亩参与了流转?……”打开手持数据采集器(PDA),孔祥国开始将调查取得的数据资料一一登记。调查问题设计“与时俱进”,刘抗美的回答让这户普通农家近10年的变化跃然眼前:原来住的是平房,当年没钱加盖,现在楼房起来了;去年刚添置了一部小汽车;5口人有4部手机,连刘抗美的手机都是智能的,她还学会和孩子“玩”语音聊天;4亩多田,一半自种蔬菜,另一半给邻居种,秋收后对方给点稻谷……

  刘抗美毕竟年过七旬,记者发现,她对家里经济、生活情况并不完全清楚,而普查表中的许多问题也的确“新颖”,如“您家参加了哪些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供打钩选择的有6项,包括“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这未免让老人犯难。每当老人“卡壳”时,孔祥国就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把相关信息弄清楚。

  孔祥国说,用什么能源、用的什么厕所,事关农民生活质量,在这方面,这次普查“问”得很仔细。做饭、取暖所用能源问题,提供了7个选项。在新中社区,“二农普”时许多人家还在用柴草,即使可用电,但农民觉得费钱,舍不得用,现在农民家里连烧火的灶台都很少见了,取代柴草的主要是气和电。至于“方便”问题,10年前露天旱厕还占80%,现在则是八成农户用上了抽水马桶。

  江苏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近10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拿农业新兴业态来说,2015年我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2.8万家和7.2万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6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超过45%,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已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

  值得注意的是,和“二农普”相比,“三农普”首次将规模农业经营户和普通农业经营户区别普查。孔祥国提供了这样一组对比数据:10年前,新中社区具有法人资格的农业经营单位只有1个,规模农户则一个没有,现在,这两类调查对象分别增加到了5个、3个。新增加的农业经营单位既有果蔬合作社、农地股份合作社,也有搞建材、食品保鲜剂的,而规模农户主要从事养殖业,养鸡、养猪和养螃蟹。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新中社区4200多亩耕地中,被流转经营的已有1000多亩。“最多的一个大户流转了780亩,从事苗木、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等生产。”孔祥国说。

  翻看行政村普查表,记者发现有个问题很潮:是否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孔祥国给出的答案是“有”。“在距离新中社区不远的东坝镇上,申通等好几家快递公司都设了点,居民网购很方便。”在他看来,农村的变化从自己所在社区的变迁就可看出。现在的新中社区是随着一年多前高淳撤县设区融入南京主城而产生的,之前叫新中村,不叫社区。

  本报记者 吉强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