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代表风采 | 徐州市铜山区人大代表刘嘉伟:助力民族团结 浇灌民族之花
2024-06-13 09:28:00  来源:徐州市铜山人大铜山街道工委  
1
听新闻

刘嘉伟是江苏师范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铜山区人大代表,主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科研教学中,刘教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代表,他不忘代表身份、不忘代表职责、不忘为民代言,为之不懈努力。

作为一名老师,刘嘉伟经常提出关于学生教育等建议,更是研究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并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融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以代表履职实效常态化助力民族团结进步,此举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其认知水平。同时,对于多民族文学的学习,使得民、汉学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能够促进校园和谐,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这也为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教育学方面的思考。

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着文学创作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每个民族的优长之处常常表现在该民族的文学作品之中。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习民族文学类课程,自然会增强其民族归属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在全校性公选课“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赏读”的课堂上,刘嘉伟特地请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诗《塞上曲》五首,后来该学生发过一封邮件感谢老师,谈到自己生长在牧民家庭,从小说蒙语;来到普通高校后,汉语都说不好,很自卑。在刘老师的课上,是第一次当着广大同学的面发言,而且是介绍本民族的文化,找到了自信心。还是那一堂课,下课时,一位哈萨克小伙子高兴地对刘老师道谢说;“自己随父母一直在内地生活,除了饮食习惯外,很多时候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民族身份。而这节课中,他知道了廼贤是回族、哈萨克等民族的祖先,为自己有这样的先祖而骄傲”。

在民族归属感中,文化归属感居于核心位置。民族文化有着了解历史、鼓舞人心、陶冶情操的功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不竭发展的动力源泉。刘嘉伟在普通高校开设民族文学类课程,可以使少数民族同学“各美其美”,克服文化冲击,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民族自尊心,助力民族团结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刘嘉伟不仅在学术上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在课堂上讲授多民族文学,而且对少数民族学生特别关心。

维吾尔族学生阿迪力·艾麦尔是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师范生,父母是新疆农民,哥哥在南京开烧烤店,疫情原因,饭店生意惨淡,甚至赔了不少钱。刘嘉伟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主动找到他,每个月捐助1200元生活费给阿迪力,资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阿迪力·艾麦尔感激地说:“老师,我赚了钱一定还给您”。刘嘉伟却说:“自己研究西域文学有了一点点成绩,要感谢维吾尔族同胞,这是感恩回馈,算不得什么。而且作为代表广大师生推选我,我就要尽自己所能为大家解决难题”。勉励学生现在努力向学,将来有能力的时候再帮助更多的人: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将来,阿迪力同学会回到新疆当中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就是中华多民族优秀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刘嘉伟作为教授也作为人大代表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将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做得有形、有感、有效,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标签:
责编:马丽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