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解决“不敢转”“不会转”“缺人才”难题
2022-09-19 08:55:00  来源:江苏人大网  作者:陈月飞  
1
听新闻

今年省人代会上,4位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关注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为重点处理代表建议予以督办。这些建议主要围绕解决企业“不敢转”“不会转”“缺人才”三方面问题提出。记者9月16日在建议督办会上获悉,办理工作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效。

围绕“不敢转”出台转型支持政策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胡学同表示,我省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咨询诊断、引导产融合作等举措,为企业转型发展增添新活力。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12.7亿元,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大智能制造标杆示范培育、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攻关、重大技改投资等225个项目投入,市县财政配套约60亿元支持企业转型实践。截至6月末,今年我省450项重大工业项目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59.2%。

建议办理相关部门通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打造金融产品、服务库,支持传统产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邱志强表示,我省打造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已与67家银行机构完成系统直连,上线基金所属“小微贷”“苏科贷”“苏信贷”“苏农贷”“苏服贷”等政策性产品。截至今年8月末,平台企业用户累计注册数104.4万户,累计上线金融产品2858个,累计接入各类金融机构423家,1—8月累计帮助近8.06万户企业解决3638.9亿元融资,平均利率4.41%。

我省稳步推进以省再担保公司为龙头、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支撑、配套机制相对完善、支小支农主业突出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至去年末,我省确立机构78家,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全覆盖。”邱志强说,今年1—8月我省新增科技型企业担保业务9.75亿元,在保余额12.32亿元,平均年化综合担保费率仅0.63%。

围绕“不会转”加强转型指导服务

建议办理部门通过制定符合行业特性的转型指南、壮大转型服务供给能力等措施,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省累计推动约3.1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3777家,数量全国第一。通过招标等方式,安排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目前已有1.8万家企业启动诊断任务,5140家企业完成,计划年内完成2万家。”胡学同说。

分行业实施指南陆续制定,首批动力电池、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光伏组件制造、化工、钢铁等12个细分行业的指南编制工作已启动。我省通过编制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星级上云企业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建设指南,将相关建设及应用示范标准化。各级各部门举办了面向运动产品、机电产品、婴童用品、电动自行车等行业的供需对接活动,围绕智能装备、网络、系统解决方案等七大领域,遴选近2000家服务商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胡学同透露,全省累计建成214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38家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639个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3292家省星级上云企业、23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9家工厂、17个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数量居全国第一。我省4家园区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数量居全国第一。

围绕“缺人才”优化梯度人才培养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兆臣介绍,全省有超过80%的高校开设制造业相关专业,稳步增设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专业,机器人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等90余个相关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省分两批打造30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约一半涉及智能制造领域。我省获批10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数量居全国第一。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李志宇介绍,我省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建设集培训、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于一体的人才培育机制,今年已支持36所技工院校新增62个数字技能类专业,新增数字技能人才6.81万人次,全省年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0万人次以上。

有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引导建立完善数字经济人才选拔培养和开发投入机制。例如,我省修订完善工程系列各专业评价标准条件,推进协会(学会)承接职称评审,支持制造业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技能等级评价。鼓励开设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学校参加“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试点。至今年3月,全省4所本科、55所高职、49所中职参加相关试点,参与学生1.6万余名。

在建立技术经纪人职称评价标准后,苏州组建全省首个数字经济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与华为、腾讯、京东、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李志宇介绍,此举旨在探索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企业权威技能认证“一试两证”的人才评价模式。

标签:
责编:王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