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一场座谈会,听见乡村休闲产业的无限可能
2024-05-09 15: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 王慧云)乡村休闲产业的可能性有多少?江苏的回答是无限。

近年来,江苏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涌现了一批和美乡村建设典范和运营乡村休闲旅游及推动产业发展的优秀村书记。

图源 博轩

为进一步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交流经验、破解难题,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发展动能,同时为9月20日举办的第二届乡村休闲产业博览会预热,5月8日,宁镇扬三地和美乡村建设及乡村休闲产业博览会展宣推介座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办。省市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座谈会。

酒香也怕巷子深,乡村旅游何以稳站风口?

江苏的广大乡村,如一幅幅生动的写意画,漫步其中,看溪水蜿蜒流淌,感受平淡快乐的田园意境。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周忠胜通过整理大量调研数据和走访发现,近年来,咖啡探店、农耕研学、生态露营等依托乡村独特地理优势或村落特色的各种新玩法陆续登场,突破了传统走走看看的观光旅游概念,成为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秘密武器”。他表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乡村旅游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其“万花筒”一般的景色变换,再加上城市居民对乡村的了解相对不足,更对追风拾野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此外,周忠胜还提醒到,乡村旅游正在上升发展阶段,遇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在与一些民宿从业者和休闲农业负责人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灿烂的笑容背后隐藏着忧虑,高兴得有些底气不足。”他认为,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潮汐”现象严重、同质化倾向明显、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等。

发展不平衡问题要靠发展解决。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代表围绕抓好“一老一小”经济、城乡发展联动以及产业融合等方面做了研讨。

让“出行”变“体验”,用创意吸引游客,打好“特色”牌。现场,中国国旅(江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分享了其建立的南京市乡村康养品牌“苏适漫游”,“苏适”谐音“舒适”,旨在为市民打造舒适惬意的乡村康养线路,以都市农园、非遗文化、体育运动、品茶娱乐、老年兴趣课程、休闲度假等一系列产品特色体验活动,带动不老村、高淳慢城、江宁石塘人家等乡村消费“出圈”又“出彩”。

联动扩大“朋友圈”,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行走在江宁佘村,青山绿水环绕,处处呈现生态之美。如今,全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已驶入了提质升级的快车道,那么,如何能够长久地保存这份诗意?更用心地写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

图源 博轩

会上,代表们围绕“千万工程”最新政策、休闲农业领域最新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的创新设计、乡村规划设计、如何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振兴、乡村全域旅游运营、开展“百村联建”“百企互融”“村企联建”的意义、如何引入专业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破解人才困局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与乡村休闲产业密切相关的园林、旅游和农耕研学行业专家还做了经典案例分享,共同探讨如何以休闲农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未来我们将联动更多的专业团队,让更多的行业介入进来,包括高校科研团队、科研院所、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乡博会将成为一个跨行业的整合、研究和互动平台。”据周忠胜介绍,首届乡博会吸引了来自南京、苏州、镇江、上海、安徽、河南、山西、湖北、陕西等20个省(区、市)的300余家行业企业,共计2万余人次观众到场参观采购。第二届乡博会将以“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政治站位,为推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努力打造一个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会展经济新模式、新平台。

据悉,第二届乡村休闲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20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集中展示乡村文旅、特色农产品以及全产业链产品,如农资、农业规划和民俗、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施工、乡村户外家具、休闲运动产品、房车、露营装备、休闲垂钓等。规模将达30000平方米以上,预计吸引3万余名高质量农产品、乡村个性旅游以及文旅的从业者到会参观和采购。论坛内容涵盖乡村休闲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板块,如园林与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微改造与乡村振兴、农耕研学与乡村振兴等主题。现场还将开展亲子、适老等主题活动,丰富全年龄段的观展体验。

“希望展会作为行业交流的平台,能够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乡村休闲旅游、特色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实实在在地做出贡献,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周忠胜表示。

图源 博轩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代表为拓宽思路,强化三产融合,参会代表还在乡村休闲产业如何打造品牌、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和强化市场营销等方面达成共识。

此次座谈会不仅为宁镇扬三地和美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紧密合作、共同发展打通了路径、建立了平台,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跨区域跨行业联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标签:
责编:王慧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