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1213·我的80年|《新华日报》激发他的报国之心,一家三代参军卫国
2017-12-11 13:42: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王拓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11日讯 “你看,我现在还在学习上网打字。不能到老了做一个‘科盲’。”在南京的锁金村小区见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福保时,他正在电脑前浏览新闻。听说记者来访,84岁的程福保很是激动,“谢谢你们还来看望我,谢谢党和国家还记得我们。”

  初见程福保,他身体硬朗,谈吐清晰,这和他在部队工作多年分不开。程福保和老家位于东北的老伴在南京安享晚年,但同样在这座城市里,80年前的那场劫难,程福保依然记忆犹新。

  程福保是家中的老四,1933年出生时,父亲程长河给他取名“福保”,希望他能是个“有福之人”。当时程家住在南京船板巷,全家靠程长河做门房的微薄收入为生,日子过得清苦,却夫妻恩爱,兄弟和睦。“记得家旁边有个小土山,哥哥常拉着我的手去爬山。”程福保回忆起当年,不胜唏嘘。

  1937年12月,南京战云密布,让程家这样的百姓不知所措。程长河下定决心“跑反”,却定不下方向。起初他带着家人往南逃亡,又因为有人说“江北安全”跑回了下关江边,程福保当时才4岁。

  一家人才在江浦县城边的一户农民家里住下,日军就很快来了。“有一天下午,日本飞机轰炸江浦县城,我们跟着村民跑到了附近一条水沟里。”忆起往事,程福保叹了一口气,“远远看见炸弹落在邻居家房顶上,房子烧着了。”

  眼看着火势蔓延,程长河爬出水沟,往家里跑去。“后来我母亲说,父亲是为了回去抢出一个木盆,一个很普通的木盆,但一家人洗脸、洗脚都只有这一个盆,少不得。”

  程长河跑进房子,找到木盆,又奔出来,但他没跑几步就站定了。不远处,一队日本士兵看见了他。程长河吓坏了,他端着木盆,站在原地,张了张嘴,没发出任何声音。随后,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枪响了。看着血泊里的丈夫,程福保的母亲悲痛至极,想要跳江,但被拦住了。程福保说:“这时候天塌下来了,家里面就父亲挣那么几个钱,孩子又多,母亲带着我们该怎么过呢?”

  局势稍稍稳定一点,程家过江回到南京,挹江门上已经换上了太阳旗,在门口站岗的也已经换成了日军士兵,中国人进城时,必须要接受盘查,“要90度鞠躬,要喊太君。否则枪托就会砸过来。”程福保说。

  但灾难继续降临在这个普通的中国家庭。1939年,程福保的外公在中山码头为日军作搬运工,一个日本士兵嫌他动作慢,一脚将他踢进了江里,他当场溺水身亡。程福保说,他的母亲直到去世,都常说“恨死了日本人”。

  1949年,南京解放时,程福保是一名中学生,他在一张《新华日报》上看到了二野军政大学的招生启示。“抗战胜利时我念小学,当时是物价飞涨、贪污成风,我亲眼看到一个拉黄包车的被警察打的鼻青脸肿。” 程福保说,解放军进城的时候他也见到了,很是和气,跟商贩们说“老乡啊,你们安心做生意”,“入驻每个学校的南下服务团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政策,让我感觉中国共产党真好。”

  记者查证,在1949年5月1日《新华日报》上,的确刊登了一篇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迁此,不日开始招生》,内容是:“[本刊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政治大学,已于日前由河南许昌迁此,拟待一切筹备就绪后,即将开始在本市、合肥、芜湖、安庆、屯溪、上饶、鄱阳、徽州等地同时招生。该校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一个分校,中原解放区创建后,为中原军事政治大学,校长刘伯承将军……”1949年5月13日《新华日报》上,正式刊登了《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招生简章》:“在南京、安庆、合肥、芜湖、屯溪、上饶、鄱阳、徽州等地设立考点……”

  “咱也参军去!一听我是大屠杀幸存者,很快就批准了。”程福保说,参军前,部队领导到家里去了解情况,他的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介绍情况,“有句话我现在还记得,母亲说现在解放了,我们很放心让组织好好照顾他。感谢组织培养,在部队里,我也第一个入了党。”

  程福保很快成了一名解放军炮兵,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参与过西南剿匪,也赴东北工作多年,并结识了后来的老伴。他曾经操作过缴获自侵华日军的旧型号山炮,也成了新中国第一批亲手操作喀秋莎火箭炮的人。

  上个世纪80年代,程福保回到南京,在南京炮兵学院任职,再次回到家乡时,他已经从少年变成年近6旬的老人。而参军保卫国家的传统,在这个家庭一直延续着。

  “老程14岁参军,在部队奉献了自己的整个青春岁月。家里后来只有一个独生子,高中毕业在老程的熏陶下也毅然报考了军校,在部队退役后现在在公安局工作。孙子大专毕业后也入了伍,现在部队里因为他表现很好被定为士官了。”程福保的老伴一边说,一边拿出孙子在部队的照片,一个劲地为祖孙三代“点赞”。

  2010年时,程福保曾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父亲,他按照中国传统,为父亲写了一段祭文,“丁丑寒冬,日寇犯宁。奸淫烧杀,罪恶滔天。举家逃难,江浦东门。父遭杀害,儿等幸免……中华大地,今非昔比。众志成城,强盛无匹。牢记国耻,绝不重演。死难同胞,敬请安息。”

  今年程福保已经85岁了,他记忆正在变差,耳朵也慢慢听不见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看报,看电视,甚至在孙子的帮助下学会了上网。“苦难、战争、悲痛,还有祖国强盛带来的和平,我想通过网络,把这些告诉更多人。”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拓

标签:
责编:陈康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