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编者按 12月1日-2日,中国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大会将在南京举行。结合即将召开的此次大会,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江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的新动能。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新品种新技术成为江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法宝。
吊在空中的瓜果、栽在水里的蔬菜、挂在墙上的草莓、可以自动投喂家兔的养殖笼、秸秆做成的日光温室墙体……10月下旬起,省农科院举办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专项设立十周年成果展,吸引了很多农业专家、种养大户和普通市民前往观看。
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设立专项资金,这是我省的一大创新。为解决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有江苏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中碰到的各种难题,2007年,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设立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主管,委托省农科院负责日常管理,并以省农科院为主体,凝聚全省优势科技力量开展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障碍和农业生产难题,加速全省农业科技进步步伐。
正是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江苏的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相继诞生。
在农作物新品种展区,记者看到,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等水稻稻穗迎风微颤,长势喜人。这些由省农科院选育的南粳系列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连续摘得江苏和全国的“优质食味粳米”“金奖大米”奖牌,出色的食味品质征服了老百姓的舌尖,迅速成为南方粳稻区优质米品牌的主力品种,累计推广3000万亩以上。这几种优质大米每500克市场售价5元以上甚至10元以上,解决了农民种粮不能高效增收的难题,累计增收30多亿元。
在园艺蔬菜作物领域,育成的“苏粉12号”番茄、“苏椒15号”辣椒、“博春”甘蓝等优质特色蔬菜新品种,有效扭转了长期以来江苏高效设施农业外来品种当家的现象。10年间,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审(鉴)定农作物新品种363个。
一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也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取得了重大突破。
水稻条纹叶枯病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最严重时,江苏3000万亩的稻田中有2400万亩染病。小小芝麻般的虫子——灰飞虱,在江苏地区特有的耕种方式和气候下,疯狂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感染后,水稻枯黄败倒,几近绝收。在专项资金支持下,省农科院牵头开展联合攻关,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探明了病害病变规律,并研发出了绿色防控技术,使华东地区大面积水稻摆脱了“癌变”命运。该技术去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一项农业科研成果价值高不高、受不受市场欢迎,成果转让价格是一杆秤。省农科院的众多科研成果在这方面收获颇丰:兽医所邵国青等专家主持研发的猪气喘病疫苗转让收入4000多万元,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所长侯继波主持研发的高价值疫苗佐剂专利技术及禽流感灭活疫苗,生物所张保龙副所长主持研发的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突变型基因技术,分别以1990万元、1518万元的高价成功转让技术成果。粮食作物所王才林所长主持选育成功的“南粳505”水稻新品种,以品种实施权益费加销售提成的方式成功转让,实际转化价格超过1000万元,创该院常规粳稻品种转化价格的历史新高。院知识产权处严建民处长介绍说,去年全院科技成果转让收入达8000多万元,居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
省农科院院长易中懿介绍,10年来,专项资金支持领域由最初的高效设施农业逐步扩大到蔬菜果树、大宗农作物、植保、农机、农业信息化等12个农业领域,覆盖1660个项目;全省111家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4000多名科技人员承担起农业技术创新任务。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703件,农兽药证书27项,制定标准652项,成果累计应用面积超过2.6亿亩,新增综合效益达300亿元以上。去年,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66.2%,居全国第一,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包括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在内的全省各类农业科技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汇点记者 邹建丰
责任编辑 华夏
制图 杨晓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