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检察文化】今天,只想谈一下乡间
2021-02-07 17:04:00  来源:苏州市检察院  
1
听新闻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

精彩,不只属于午夜。

我独爱清晨。

苏州音乐广播102.8MF,每天早晨五点多播放着50后的歌曲,六点多是60后的记忆,七点以后步入70后、80后、90后的槽点。

电台音乐在快速进化,城市在慢慢苏醒,喧嚣与嘈杂开始升腾在人流车流中。

城市不远,即是乡村。

和你我一样,大多数的城里人,大约是父母辈或自己这一代才进城,算是进城的第一代、第二代。

于他们而言,乡村是最长情的告白。

逃离土地的束缚,走出乡村,考上大学,进城打拼,抗争命运。

对他们来讲,城市是“美好之地”,过上体面的生活。

与此同时,乡村“反向”运动也在发生。

乡村也成了少部分人的目的,返回乡村生活。

无论是被动的卷入,还是自发的过程,都是逻辑自洽的进程。

乡村朴实,如孩提。

儿时,人干净、纯粹的可以装得下整个世界和未来。

拿最能引人共情共鸣的音乐而言,耳熟能唱的音乐记忆基本上是大学、中学时代以前的,步入社会走上职场后,社会规则或明或暗逼你就范,稳重练达才是你成人的标签。

乡村BGM中,每个人都不同。

我的记忆里,东南平原,沃野无际。西北矮岭,却又叠峦层嶂。

有山必有水相伴。

夏季偶降暴雨,山洪奔流,穿村而过,沿途会冲下南瓜、花生等农作物,也会有些小动物被冲刷浮游。

但是,有山洪无水灾。

村北,铁道弯村划过,不远处就是青山泉站。

小时候,在这里乘车可以走得很远。

百年铁道线,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

如今,大片土地被圈起搞工业园,一块块耕地从农民手中收回租赁出去,造林,养花,搞特色农业,等等。

一簇“茂林”站立在千亩良田中间,突兀,无美感。

人口外流,乡村空心化,教育也步入“关停并转”。

初中时的两座学校,幻化成两座工厂。

斑驳的小学校还在,一半幼儿园,一半村卫生院。

低矮的校舍锁住记忆,告知你曾经的过往。

一个努力留住,一个是留不住的乡村巨变。

乡村巨变也许是一面镜子,照见愚昧和狭隘,奋力和伸展。

现代和传统,杂糅拼凑成了一个拼盘。

你不把它看成问题,它就不是问题。

但这真的不是问题吗?

乡村振兴,振兴什么?

保住它的山明水秀、小虫啾啾的原生态,还是按照人们的想象规划,干预风物,人定胜天?

法国近日通过的《感官遗产法》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项新法规用来保护乡村的“感官遗产”,牛粪、公鸡打鸣、草蜢的叫声以及清晨拖拉机的噪音,被认为是法国感官遗产的一部分,将会受到法律保护。

强调要把动物发出的声音和气味等大自然事物纳入保护范围,借此鼓励大众尊重乡郊的一切事物。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东方文化的种子跨越大半个地球飘落在法兰西平原。

乡村建设要规划之手,也需要自然之手,自由生发。

万物互联,关键在尊重彼此。

乡村记忆,不该在人生两端,一端是儿时,一端是暮年。

也不应在电话两边,一边嘘寒城市,一边问暖乡间。

你苦苦寻找钥匙很多年,但那扇门一直开着。

此去经年,小时候的味道,不近不远。

(作者:苏州市检察院案件管理部主任 李跃)

标签:
责编:拾冠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