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在封控区、管控区,物业管家和社区志愿者变成“大白管家”,日夜守护小区居民。
直面疫情压力,“管家”也会焦虑
3月13日凌晨3点,由于出现一例阳性病例,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湖西雅居东苑变为封控区,小区内2栋楼的业主、所有志愿者和物业人员全部被转运隔离。但是,东苑里其他650户居民不能没人管,西苑物业经理魏立带领7人进入这个高风险小区。事发突然,他们住的两间临时安置房里,只布置了马桶、洗漱台和折叠床。
早上5点,“七人组”起床,穿防护服戴手套,6点到岗,给650户业主挨个上门收垃圾,对小区公共区域进行两次消杀,为居家隔离的业主们配送生活物资……一个人要做两个甚至三个人的工作,晚上10点才回到安置房休息。3月15日上午,小区里又出现20例无症状感染者,“管家”们不免有些焦虑:收集垃圾时戴的手套有没有防护彻底?穿脱防护服的时候有没有消杀到位?昨天才和被感染的业主面对面,自己会不会也被感染?
魏立平时和母亲、儿子住在一起,本来进入高风险封控小区工作,她就没和母亲说实情,再大的压力只能自己扛着。3月15日中午,转运隔离业主的大巴来了,大家情绪有些低落,干活也提不起劲。魏立对伙伴们说:“大家看看那些医护人员,每天承受的压力更大,也没有退缩。大家今天防护再小心一点,消毒再仔细一点,不会有事的。等工作顺利结束,我想告诉我妈,她女儿也和白衣天使们一样,为战胜疫情流过汗、吃过苦。”“七人组”的焦虑被驱散,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近日,随着湖西雅居七成业主被转运隔离,魏立和她的“七人组”终于可以喘口气。她和母亲、儿子通了话。看着魏立穿着防护服的照片,母亲和儿子都表示支持。
孩子被单独隔离,他当起“临时爸爸”
3月13日下午4点,接到封控通知后,位于常州武进经开区的嘉州枫景苑小区物业的秩序员吴建立就再也没回过家。
凌晨4点,吴建立就要准备好几十斤重的消毒液,爬两遍10楼,对16栋的楼梯和楼道进行全面消毒。之后,他就是业主们的“快递员”“外卖员”“保洁员”“保姆”甚至“宠物铲屎官”,往返数十次为业主倒垃圾、取快递、取外卖,配送近百袋生活物资。到了中午,他变成小区里两个孩子的“临时爸爸”,为单独隔离在家的孩子们送去热乎乎的饭菜,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告诉孩子们不要害怕。晚上,完成消杀、送快递任务之后,吴建立继续给孩子们送晚餐,还要认真叮嘱他们关好水电燃气,注意用电安全,直到在窗外看到小朋友关灯休息,才放心离开。
“小红旗车队”,每天送货5万斤
3月25日早上5点,物业工作人员蒋义霞比平时提早一小时来到南京市江宁区世纪东山小区门口。她等待的不是来配送物资的货车,而是小区解除管控的通知。14天来,小区没有出现新增病例,顺利度过隔离期。
世纪东山住着2139户5000多名居民,管控期间物资配送量非常大,蒋义霞不得不向小区业主求助,征集5辆三轮车承担运送任务。车子因为插上“万园抗疫服务队”的旗帜,被业主们亲切地称为“小红旗车队”。
每天早上6点,蒋义霞都会在小区门口等着送物资的大货车,菜、肉、蛋、奶加上各种快递一到,“小红旗车队”立刻开工。一辆车、三个人,将约5万斤物资一一送达。有一次,一位居民突然发现冰箱的冷藏功能坏了,天气升温,食物不好保存,不得不网购一个新冰箱,“小红旗车队”的管家和志愿者从小区门口将冰箱送上7楼。
由于小区管控,“管家”们不能离开小区,只能在办公室打地铺睡觉,除了工作服,也没有换洗衣服,更别说洗澡,大家只能把汗湿的衣服挂起来吹干,第二天继续穿。
3月25日早上6点,蒋义霞接到小区正式解除管控的通知,看着大门口700多辆小轿车自觉排着队有序出门,她心里充满喜悦。收拾好办公室里的地铺,解散“小红旗车队”,蒋义霞又要投入新一轮小区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
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