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专家走进直播室回应热点问题
预计今夏气温偏高,高温日偏多
四季为啥都爱挤在春天里?前段时间的降温是“倒春寒”吗?今年夏天会有多热?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预警 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当天上午,江苏省气象局、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省气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走进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直播室,就眼下大家关心的热点天气气候问题,与网友进行互动问答。
现代快报+记者 徐红艳 王新月
早预警才能做到早行动
江苏天气预警提前时间可以从数日至几分钟
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跨了领域,不仅提到气象,还有水文。对此,江苏省气象局总工程师唐红昇解释,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他表示,2022年世界气象日选择“早预警 早行动”为主题,就是在提示公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关注预警,做好准备并能够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采取行动,以此拯救许多生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防御暴雨洪涝灾害上,江苏做了哪些准备?唐红昇介绍,近年来,气象和水利部门在抗击台风、暴雨等灾害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同时,还将全省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于暴雨洪涝风险预警。比如在台风“烟花”期间,应用普查成果,提前1-3天预警了中小河流洪涝风险。
那么,像大风、暴雨这样的灾害天气可以提前多长时间知道呢?江苏省气象台台长康志明表示,对于不同的灾害天气,目前的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应的天气预警提前时间可以从数日至仅有几分钟,完全不同。比如,对于台风等大尺度灾害天气系统,现在可以做到提前数十小时、2-3天发布预警;而对于雷雨大风、冰雹等中小尺度灾害天气,往往只具有1小时至几分钟的提前预警能力。同样的,暴雨与大风也可以按照影响的范围分为大尺度的过程或局地小尺度过程,相对来说大尺度过程的提前预报预警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小时或几天,而小尺度过程的预报提前量就短。
今年还会出现极端天气吗?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出现频次呈增加趋势
过去一年,江苏总体气候特征是“温高雨多,灾害重”。有网友提问,最近几年,经常听到“极端天气”这个词。那么什么叫“极端天气”?应该做些什么来应对它们?
“极端天气是指特定区域在特定时间内出现的超常态、小概率的天气现象,发生概率小但致灾风险高、社会影响大,部分类型还有突发性强、局地性强、提前预报难、精准预警难等特点,可分为极端高温、低温、干旱、降水等或强雷电、龙卷等。”康志明介绍,首先要加强防范意识,多了解一些气象科普知识,关注天气变化,掌握应对常识。如遇强雷电天气时应关闭门窗,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等。如遇极端低温天气时,应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如设施农业应关闭好大棚门窗、棚膜,压实棉被,采取保温、升温等措施。
今年还会有这样的极端天气出现吗?对此,康志明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出现的频次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极端天气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会不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出现?在何时出现?这些问题都给当前的天气预报业务提出很大的挑战。”他表示,针对江苏天气气候特点,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进行科学分析,气象部门将把握规律,不断提高预报预测水平。
入春后气温先升后降,是“倒春寒”吗?
气象部门确认达到“倒春寒”的指标
前一段时间天气特别热,最高29℃,现在气温又下降了,是“倒春寒”吗?对此,康志明表示,气象上认为当入春后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比常年偏低或者低于某一阈值时,认为是“倒春寒”。“2022年2月下旬至3月前期,气温明显偏高,苏南大部地区宣布入春,而后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部分地区气温低于常年,达到‘倒春寒’的指标。”
最近两天,天气温又开始显著回升,也将助推各色花卉的开放。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艾文文介绍,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自2018年开始联合各地市县气象局发布“江苏花期预报”服务产品,预报地区包括南京、无锡、苏州、泰州、连云港等,涵盖樱花、桃花、油菜花、梨花、梅花等春季热门观赏性花卉,花期时间精确到天,为公众赏花出游提供参考。不过,疫情防控期间,部分景区限流或关闭,建议大家“云赏花”,避免人群聚集。
南京为啥“春如四季”?
因为是冷暖空气交战主战场
今年2月底南京就宣布入春,此后阳光和煦,春光明媚,3月12日南京气温冲击30℃,甚至有“初夏”的体感。但是,到了3月19日,南京最高气温仅有个位数,还伴随着大风降雨。不少网友觉得“南京的春天是‘春如四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康志明解释,冬春交替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而且都很活跃,冷空气一来,就要和暖湿气流拼个你死我活。南京位于冷暖空气交战的主战场内,冷空气强一点,气温自然下降;暖湿气流反击了,气温又回升了;如果“两军”交战强烈,甚至还会产生灾害天气。不要说降温下雨这些料得到的事,强对流天气比如电闪雷鸣,都不稀奇,所以,正如网友感受到的“四季都爱挤在春天里”。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春天这种复杂多变的天气,使得预报难度明显加大,预报员也很头大。”康志明提醒大家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除了南京“春如四季”的感受,网友还常调侃“南京四季是春夏‘咻’冬”,这个确实不是错觉。省气候中心主任徐萌表示,南京处于东亚副热带地区,是最典型的季风区,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典型的季风区就是只有冬夏季风,冬夏两季明显,春秋属于季节转换期,所以南京的秋天相对较短。
今年夏天会热吗?
预计夏季均温较常年略偏高,高温日也略偏多
现在除了天气预报,还经常听到气候预报,江苏省气候中心也会定期发布气候预测。那么,今年夏天会不会很热呢?徐萌回应说,受全球变暖大趋势的影响,气温会呈现整体偏高但气温起伏较大的特征,预计今年夏季平均气温总体较常年略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略偏多,受梅雨、台风等降水集中期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波动,有气温较低的阶段。
南京一度被称为“四小火炉”,不少小伙伴们也觉得南京的夏天格外炎热,这是为何?康志明解释说,南京属于季风性气候区域,每年夏季随着西南季风北抬,会出现一段降雨集中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梅雨”。“当大气环流形势调整,季风继续北上,江淮地区出梅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控制了我国江淮至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稳定,容易出现高温,所以大家会觉得南京的夏天比较热。”
南北方“热得不一样”,哪种更难耐
“桑拿天”给人的不适感更强烈
南京的夏天被不少网友称作是“闷热的桑拿天”,而北方的夏天是炙烤般的“烧烤天”,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我国南北方明显“热得不一样”,究竟哪种热更难耐呢?徐萌表示,总的来说,在高温环境下,较大湿度带给人的不适感会更加强烈。
徐萌介绍,根据环境温度与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生产环境视为高温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的环境称为高湿环境。对江苏而言,全省夏季平均气温为26.6℃,其中淮北地区26.1℃,江淮之间26.4℃,苏南地区27.2℃,全省最高为27.6℃,在高淳。全省夏季相对湿度平均值为79.9,其中淮北地区79.6,江淮之间80.7,苏南地区79.1,全省最高为87.9,在江宁。
“由于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遥远,气候干燥,加之沙漠、地势等因素影响,夏季多为干热环境。湿热地区则主要存在于南方沿海地区,常年气温平均值在26℃以上,最高能达到46.3℃,相对湿度平均在79%以上。综合考虑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气温、气流速度、相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总的来说,在高温环境下,较大湿度带给人的不适感会更强烈。”徐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