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河道不臭了,净化过的水还能浇菜地,这‘小绿箱’还真管用。”一个月前,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伏业村村民朱红,将她家的污水管道接入“小绿箱”——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该设施已惠及该村65户居民,这65户再加上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120户,伏业村978户居民中,已有185户接入生活污水治理管网。
“家里清爽门外脏,这是我们村以前的常态。”伏业村党总支书记高瑞东介绍,很长时间以来,伏业村的生活污水都由村民自行排放,各家厨房、卫生间的污水,要么流到田里,要么流到河里,到了夏天,河水臭气熏天,河边到处是蚊虫。
掀开“小绿箱”的顶盖,记者看到,黑黄色的水在箱内不停翻滚。李典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坤介绍,这些水主要是化粪池污水和居民做饭、洗衣、清洁、洗浴产生的废水,经过设施内“调节池”“厌氧区”“好氧区”等一系列环节后,净化后的水排入田埂旁的沟渠,水质可达农业灌溉标准。“每天污水处理量26吨,能保证两三百户居民的处理需求。”
沿着清澈的沟渠,记者来到村民夏方定家门外。掀开蔬菜大棚,夏方定向记者展示他种的大蒜。“这是用净化过的水浇灌的,你看,蒜叶绿油油的,口感也好。”
72岁的夏方定,曾拒绝把自家管道接入污水处理设施。“当时油菜已长到一米多高,一旦要接进管网,家门口几亩菜地就要全部平掉,让给工人铺设管道。”可眼看邻里把水管接进“小绿箱”后,门前变得清清爽爽,自家门口的地却散发阵阵异味,夏方定终于下定决心——接!
“小小‘绿箱’,建起来可不容易。”李典镇四级主任科员任年飞告诉记者,2020年底,伏业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完工,其建设、运维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伏业村临近夹江,地表以下2.5米就是流沙层,如果管道开挖过深,就会引起村民房屋沉降、墙体开裂。为此,施工人员选择将管道深度保持在2米以内,用一个个提升泵将家家户户的污水送进“小绿箱”。
“我们还特地将化粪池的管道预留口提高,让绝大部分粪水进入净化工序的同时,又能留下一些给村民浇地用。”任年飞说,这一设计细节受到村民的欢迎。
扬州市广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覆盖35个行政村,治理自然村111个,建成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58套,农户覆盖率达40%。今年还将完成13个行政村的治理任务。
记者 金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