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扬州非遗面塑迎新年 一团面捏出50多个"虎娃"
2022-01-19 07:08: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快报讯(记者 顾潇)春节将至,扬州市面塑非遗传承人孟晓红历时1个多月时间,创作了“虎娃闹春”面塑作品。50多个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栩栩如生的孩童造型面塑人物喜庆热闹。

1月18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孟晓红家中见到了这50多个“虎娃”。他们有些抱着灯笼,有些在张贴福字,有些在跳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是孟晓红为了迎接虎年特地制作的。

中国面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明清时期,面塑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在众多面塑流派中,扬州面塑秀丽、典雅、优美、精巧,是南方面塑的代表。孟晓红介绍,北方如山东的面塑可以做成花馍直接食用,也可以祭祖用,而扬州的面塑更多的是作为工艺品收藏,保存时间特别长,精细又生动。

孟晓红出生在面塑世家,从爷爷那辈开始捏面塑。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孟晓红从小学习捏面塑技艺。大学期间,孟晓红选择了俄语专业,毕业后做过几年翻译。

1999年,孟晓红的父亲孟尔珍退休回到家乡扬州。因为放不下家传的面塑,孟尔珍决定出去摆摊捏面塑。他在文昌阁捏面人,一直捏到83岁。为了照顾父亲,也出于对面塑的喜爱,孟晓红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和父亲一起做面塑。2009年开始,孟晓红来到东关街,向游客们展示扬州面塑技艺。

孟晓红练就了一项绝活:捏真人人像面塑。一根签、一把剪刀、一团面,对着照片或者真人,把面团捏、搓、揉,再灵巧地点、切、刻、划,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0分钟就能完成。孟晓红说,捏人像主要是看人的神态、表情,要在很短时间里抓住人物的特点。

多年来,孟晓红的面塑作品屡屡在全国各大比赛中摘金夺银。她说,热爱是最强大的力量。

标签:
责编:缪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