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大幕刚拉开,就有一颗近地小行星向着地球飞来。2022年1月1日晚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快速向地球飞来的近地小行星。2月4日,它将在地球的“鼻尖”飞过,这是2022年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临时编号为:2022AA。
现代快报+记者 阿里亚 储希豪 胡玉梅 实习生 杨欣桐
元旦当天发现,编号2022AA
2022年1月1日,当人们还沉浸在跨年的欢乐氛围中时,位于江苏盱眙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近地天体望远镜,仍一如既往地盯着星空。这架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是我国口径最大的施密特望远镜,配备了国内性能最好的单芯片10K×10K CCD探测器,视野极好。
当晚21时33分05秒,一位“不速之客”进入了视野:它很暗,只有20.5星等(星等越大,亮度越暗)。它块头不算大,直径约43米,接近1/2国际标准足球场大小。
“它是一颗阿波罗型轨道的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的最小轨道交会距离约为34.1万公里,小于地月距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赵海斌这样介绍,1月1日晚上“捕捉”到近地小行星之后,他们很快上报给了国际小行星中心。并获得了临时编号:2022AA。
“2022AA是2022年国际上首个新发现的近地小行星,国际上的其他天文台也会对它进行后续观测。”赵海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22AA这样的编号,在我国还是首次。
2022AA这个编号有什么特殊含义?
赵海斌解释说,国际上,小行星的临时编号有一定规律。小行星的临时编号中的第一个元素便是发现年份,紧接着两个字母。如2022AA中,2022是指2022年发现的。之后的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代表发现的时段,以每半个月用一个字母代表。“A”表示1月上半月,B表示1月下半月……第二个字母和之后添加的数字联合表示,在那半个月之内发现的小行星的顺序号。A是第一颗、B是第二颗、C是第三颗……Z是第25颗、A1是第26颗、B1是第27颗……Z1是第50颗。 那么2022AA就表示,这是2022年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紫台已发现30颗近地小行星
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期连续发布了3颗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近地小行星,除了2022AA外,还有2021年末发现的2021YN和2021YS。截至目前,我国共发现了36颗近地小行星,紫金山天文台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包揽了其中30颗。
“近地小行星指的是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它们可能会有撞击地球的风险。想要发现这样的小行星,需要耐心、细心以及运气。”赵海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耐心指的是需要耐得住寂寞,要一直仰望星空;细心,是因为近地小行星太暗了,不经意就会从眼皮底下错过;运气,是指它掠过的时候,天文望远镜正好“看”到。
2月4日将从地球“鼻尖”飞过
目前,2022AA还在向地球飞来。它会“砸”到我们吗?后果如何?赵海斌说,不必担心。据测算,2022AA将于2月4日,在距离地球255万公里处飞掠。是不是感觉“啊,有惊无险!大大松了一口气?”
赵海斌还给公众吃了一颗定心丸:紫台发现的这3颗近地小行星目前都不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人类发现和监测小行星,最终目的是为了守卫地球。小行星的爆炸威力和质量、速度、密度等有关。一般来说,直径10米以下的小行星经过大气层时基本就被烧蚀了,部分小行星烧蚀后会有陨石落到地面。而有研究显示,小行星的直径每增加10倍,爆炸威力就会增加1000倍。
赵海斌解释说,近地小行星与地球之间距离的“警戒线”是750万公里(相当于20个地月距离左右),当近地小天体越过“警戒线”后,它就会对地球构成一定的威胁。国际上,把距离地球最近为750万公里以内、直径大于等于140米的小行星,列为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如果撞上,足以毁掉一个中等国家。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几率有多大?赵海斌说,这相当于一个人被雷电击中两次的概率。“这种概率为1/640000。”而美国有一项统计认为,人类的死亡原因有很多,其中死于小行星撞击的概率,基本上和洪水、空难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