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四五”末,建成一支数量足、结构优、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服务网络完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健全、“社会工作+慈善+志愿服务”共融互通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1月5日,江苏省民政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由民政厅、省高检、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省卫健委、团省委等18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和省民政厅、省人才办出台的《江苏省“十四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新政明确了专业社工待遇,确定社工站全覆盖目标,指出到2025年,全省持证社工人数要超10万人;累计培养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督导人才各150名等。
当前,传统的社会服务方式已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推动其服务中心大局,推动民生保障服务从单纯的物质保障向包括精神、心理、文化、社会等全方位服务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持证社工达7.93万人,位居全国前列。而此次出台的《意见》明确,要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障改善民生、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4大任务,丰富群众服务供给,提升民生服务专业化水平。到“十四五”,全省要建成一支数量足、结构优、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意见》针对我省社会工作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系统地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明确政府购买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社工专业人才的数量不低于项目执行总人数的75%,项目人力成本不少于项目经费的80%。这也是江苏在全国省级政策文件中率先明确这两个比例,保障了社会服务项目的专业性和社工薪酬待遇的稳定性。
《意见》提出,全省将以社会治理创新和基层群众迫切需求为导向,在社会福利等16个领域大力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在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场所以及禁毒戒毒、司法矫正等领域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服务制度。
如果说《意见》是我省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基础性、统领性文件,那么《规划》则是“十四五”期间推动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
省民政厅副厅长周恒新介绍,《规划》立足省情,提出5项量化指标,包括:到2025年,全省持证社工人数要超10万人;累计培养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督导人才各150名;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县(市、区)拥有3A级及以上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数量≥2个。
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存在的短板,尤其是城乡、地区、领域、层次发展不平衡问题,《规划》提出了8个专项计划。
其中,“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完善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的选拔、管理、保障机制,激发其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社会工作督导培养计划”主要是通过督导训练、岗位实训、跟班实训等方式,从社会工作一线实务领域分批分次选拔、培养督导人才,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梯次结构,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乡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在于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扩大增量,另一方面优化存量。“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建设计划”,提出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点,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下沉基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分领域开发计划”,着力推动政法、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应急、信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和服务需求,明确社会工作岗位分布情况、重点开发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示范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引导慈善等社会资源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效对接等,提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专业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示范计划”,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社会工作‘牵手行动’”,引导苏南地区发展较成熟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苏中、苏北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结对协作,帮助当地培育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