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南京和江阴相继发布了两则疫情通报,其中都提到了一个职业——引航员,引发网友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职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引航员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制度,引航员其实是一个小众职业。当国外船舶抵达我国港口时,通常会先停靠在港口外,进港之前,引航员需要乘坐直升飞机或者引航艇登到外轮上,引导外轮通过航道停靠到港口码头。据悉,全国共有46家引航机构、2400多名引航员。有网友称他们为引航“水上国门的专业代驾”。
现代快报+记者 卢河燕 李娜
小众职业,全国引航员总数仅2400多人
对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引航员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制度,各个港口都会设有引航站。”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葛圣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外国的船舶到了我国港口,对于港口的布置、航道、水深、潮流等可能不太了解,这时,就需要派出引航员帮助他们从锚地开到港内靠泊。
引航员是如何工作的?外轮抵达时,通常会先停靠在港口外的锚地抛锚等待进港计划,进港之前,引航员需要乘坐直升飞机或者引航艇登到外轮上,再引导外轮通过航道停靠到港口码头靠泊。
来自世界各地的巨轮,进出长江港口都离不开长江引航员。长江引航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宋维说,引航员是一个小众职业,全国引航员的总数仅有2400多人,其中长江引航员500多人,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虽然小众,但是引航的作用和价值十分重要,不可或缺。”
长江引航员培养周期比飞机机长还长
“在长江引航中心,从一名本科毕业生到成长为一名全能一级引航员,至少需要13年,比飞机机长的培养周期还要长得多。”宋维说。
引航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素质“三高”的显著特点。宋维介绍,每一名引航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储备其他大量的知识。
葛圣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每个引航站在招收引航员时,一部分是从刚毕业的大学生中招收,他们通常是海事本科的航海专业学生。毕业生进入引航站后,要跟着站内的老师傅学习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单独引航。另一部分,是航海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船上工作多年,成为大副、船长等级别的管理级船员后,被引航站聘为引航员。“这两部分人在成为正式的引航员之前,都要考取引航员专业证书。这个证书对于航海专业的学生来说,考取难度不大。”
按照国际法,每一艘外籍船舶都是一块“流动的异国领土”。长江引航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交通运输部设在长江的唯一引航机构,依法依规对进出长江干线港口的外国籍船舶实施强制引航,并为中国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务。
据统计,长江引航中心一年引领的船舶,从成立之初的7千余艘到现在的6万余艘。其中,引领进出江苏沿江港口的船舶占比超过了95%,长江外贸货物的进出口运输主要集中在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