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王昱 奚博文)楼体整修、道路修缮、配套设施完善……今年,南京市六合区房产局首次尝试“成片区改造”模式出新老旧小区,对长江路沿街的8个小区进行了修缮和美化。统一设计、规范施工、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的老旧小区从内到外“大变身”,居民居住体验升级,生活品质提高,真正感受到这项民生工程带来的幸福感。
老旧小区“换新颜”了却居民“心头病”
51岁的老达一直住在达家巷小区,曾深为受屋顶漏雨所苦。听说小区要出新,他积极参与讨论,还自封 “监督员”,每天都盯着施工人员作业,盼望能够彻底解决老房子的漏雨、灌风难题。
改造出新前墙体斑驳 楼顶漏雨
说起老房子的“毛病”,老达打开了话匣子。他家住顶楼,每次屋外下大雨,家里就下起小雨,连开关都进了水,家人对此提心吊胆。
本次出新特别考虑了房屋渗漏水的情况,在设计阶段,组织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家单位联合现场实际情况,由设计单位拿出屋面、墙面防水方案。
了解情况的老达心里欢喜,每一步操作环节都看在眼里,也逐渐对施工质量放下心来。出新后,下过几场雨,屋顶果然经受住了考验,家里不再“下小雨”。
出新后彻底解决漏雨问题
不仅如此,老达家的窗户也全部更换了。他家窗户原本一直关不严,不隔音,而且冬天寒风直灌。这次出新,老旧窗户全部统一换新,不仅隔音、美观,还能严严实实地阻挡寒风雨水。
“非常满意!”老达对这次出新赞不绝口,“外墙干净整洁,小区焕然一新!”
“连片”老屋“逆生长”改造“有里有面”
其实,老达只是长江路沿街老旧小区1290户居民中的一个缩影。长江路位于六合主城区,周边有学校和商业集中区,是人流密集的主要地段。但是,附近小区建筑年代久远,已经出现外立面斑驳、防水层老化、无配套设施等问题,不仅严重有损小区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还影响了这里的城市景观建设。
出新前
本着消除安全隐患、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景观环境、整新建筑风貌的原则,六合区房产局主动走访,与街道和社区等部门积极对接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相关政策,并召开专题会议就小区环境提升改造事宜达成共识。
出新后
项目交流会议、居民协商会……此次出新充分考虑民生问题,了解居民的痛点、难点、再制定统一方案,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揽子”改造,将居民小区彻底变了样。
据悉,本次出新项目涉及屋面、立面、内楼道、道路、环境、配套设施、照明亮化以及智能化等多个方面。不仅让“面子”好看,改造了居民区露在外面的道路、外墙等设施,也实打实地提升了老旧小区的“里子”,更新了楼道灯、排污管等影响居住体验的细节。
设计、施工“破难题” 办好“关键小事”
本次出新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小区人文、历史和周边环境,按照“路平、灯亮、水畅、便捷、有序、景美、安全、环保、适老、宜居”的整治目标,因地制宜制定小区整治初步设计方案,彰显小区特色。
出新前
通过种种细节不难看出本次出新服务民生的用心。原米巷小区楼梯通道无雨棚,考虑到下雨下雪小区居民出行不便,施工人员在连廊处增加了雨棚确保居民出行便利;考虑到老旧小区自行车、电瓶车停车、充电问题,本次出新还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充电桩和停车雨棚。
出新后
为了把控施工质量,保障小区出新成果,项目在每道施工工序环节上都进行了跟踪验收。小区出新项目在屋面渗水、窗户渗水环节把控甚为重要,为此项目部联合监理单位重点排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细节及收口、做到每一栋每个单元都排查到位无死角。此外,出新还针对安全生产方面专门组织质安部定期进行项目巡查,组织安全专家对项目排查安全隐患,发现安全问题第一时间给出意见,项目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
六合区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推行“成片区改造”模式,对泰山路沿街老旧小区片区和朝天街老旧小区片区进行全方位的成片区改造。此外,六合区房产局还将通过科学改造,使六合区老旧小区中群众急难愁盼的屋顶漏雨、墙面风化、电线老化外露、停车困难问题的解决得到有效推进,市场化、专业化、智慧化物业管理服务惠及面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出新改造,让更多老旧小区 “换新颜”“逆生长”“破难题”,让这项实打实的民生福利惠及更多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