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岳明珍 蔡慧慧 记者 丁小玲)丰富形式学党史、“四史”学习教育进校园、为民服务在一线……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以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目标,打造“先锋课堂”“思政课堂”“实践课堂”,推动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推进、扎实开展、高质高效。
创新学习形式,在“先锋课堂”中彰显党员政治本色
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抓好“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打造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的格局,将学习过程逐步推进到全系统。召开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工作例会4次;研究制定2021年中心组理论学习方案,开展“学党史 忆英烈”等14次专题学习活动、“沉浸式”学习研讨8次;全系统74家党组织多形式开展学习300余次,组织领导干部开展读书班80余次。其中,“党课开讲啦”系列活动通过书记、优秀党员带头上党课,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
此外,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选聘20名成员成立“满天星”宣讲团,启动“百年建党史宣讲我先行”党史主题宣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七一”以来,“满天星”宣讲团先后线上线下开展专题宣讲11期,覆盖新区党员干部群众30000人次,彰显了江北新区民生工作者们的良好风貌。
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也积极通过线上渠道,分批次推出100幅先锋人物海报,并通过报纸、新媒体等阵地开设“先锋力量”专栏,对20名先锋人物代表进行深度报道,激励其他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先进,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工作实效。
拓展学习阵地,在“思政课堂”中厚植青少年精神根基
实境课堂学习、红色基地研学、校园“四史”宣讲……今年以来,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扎实推进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工作,通过丰富的形式、有趣的方式不断拓宽学习阵地,在各学校上好“四史”思政课、活动课、实践课。
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期间,江北新区各学校突出“童心向党”主题,开展校园儿童剧、清明祭英烈、讲“四史”故事等特色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主动学“四史”。此外,江北新区还成立“小浪花红色故事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等一批优秀的校级宣讲团,让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学生视角讲“四史”故事,不断发挥青少年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于9月1日开展“云上”开学仪式,一堂“云端”思政课《学“四史”、明志向、乐成长》,受到广泛关注,辖区内8万名师生通过网络观看本次课堂,新颖的教学形式、多元融合的教学方法,成为很多思政教师学习参考的样板。“通过线上的学习,让学生和老师在家里就能获得知识、拓宽学习方式,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的借鉴和学习。”观看“云端”思政课后,新区一名思政教师说道。
在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推进过程中,江北新区充分利用南京市红色资源优势,推出10条红领巾寻访路线、10家研学实践基地,在长江大桥纪念馆、江北新区红色广场、桂子山烈士陵园、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基地开展深刻的主题教育,引导全区中小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故事,通过实境体验激发青少年学习热情。
延伸学习成效,在“实践课堂”中办好民生实事
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将成效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检验标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25个,覆盖教育建设项目、教师人才队伍、医疗保障、就业社保等方面,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借助教育和民生系统优势,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成立“青贝”党员志愿服务中心,招募112名党员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月疫情期间,32所学校作为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点,4916名教师志愿者、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开展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在两同”。
“如何做好教育事业的服务工作?”这是教育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6月以来,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千名党员进家庭”系列活动,组织辖区内2000余名党员教师发挥教育教学资源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云”对话学生,送出运动锻炼、生活技能、习惯养成等10类成长礼包,帮助学生走好成长、成才的第一步。
学无止境,奋进不息。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将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用丰富的形式和活动让学习成果走深走心,让学习成效成为民生保障工作的支撑,切实帮助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