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韩雪 记者 丁小玲)“浇筑开始!”8月21日上午,随着一声指令,南京江北新区地下空间绿地金茂金融中心的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开始浇筑,浇筑将持续80小时。记者了解到,绿地金茂金融中心高度达499.08米,地上102层,这座摩天大楼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江北新区新地标。
连续浇筑80小时,南京最大单体底板工程
绿地金茂金融中心这座高度接近500米的大楼一直备受关注,这座大楼不仅高度首屈一指,施工难度也非常高。负责混凝土浇筑的江苏双龙集团有限公司现场总指挥汪长奇介绍,这次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一区工程底板单次浇筑量为33800立方米,是目前南京市最大单体底板工程,混凝土连续浇筑时长约80小时。
据悉,此次混凝土底板厚度达5500毫米,强度等级C50P10,属于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浇筑时间在8月21日上午9时28分,是南京市全年温度最高时间段,混凝土升温速度快,温控防裂难度大。施工现场场地相对局限,现场混凝土泵送设备架设难度高,混凝土运输车辆指挥难度大;轻量化运输车单次运载量小,浇筑期间累计大约需要运输3400趟次,搅拌车单趟往返运输距离平均约80公里,累计运输总里程约27万公里。
疫情期间,人员防疫与施工同时进行,原材料保供、混凝土保供难度都相应增大。据了解,此次33800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保供由江苏双龙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南京江北新区混凝土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
全过程严密组织,“量身定制”大体积底板混凝土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混凝土保供现场共配备12台汽车泵,另备用汽车泵4台。搅拌站共计投入10条生产线(含江北新区混凝土有限公司2条),2条备用线。238辆轻量化混凝土运输车将共同完成此次浇筑,生产现场秩序有条不紊。生产过程的稳定依赖于前期长达9个月以来的技术储备、保供过程的反复推演和全过程的严密组织。
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一区工程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是“量身定制”的,汪长奇告诉记者,混凝土配合比经过试验室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参数要求,通过原材料的精心挑选、配合比的严谨设计、多次搅拌机小试验证和机台生产浇筑验证的全过程而获得。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从混凝土优异性、合理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经行业专家审核最终确定。
混凝土保供由江苏双龙集团4个站点和南京江北新区混凝土有限公司1个站点同时保供,供应站点分布在南京江南、江北、安徽省马鞍山多个区域,所有参与运输的搅拌车从商混站到浇筑现场的行驶路线都经过勘测和协调,行驶途中有多少红绿灯、行驶时长,这些数据都已提前准确掌握。
全程实时监测,混凝土温升全过程有保障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这个重大项目,现场还配备了1辆专业化指挥车,实时全景掌握现场动态,便于第一时间统筹调度。
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生产现场配备专人指挥,并配全专业化工具。对混凝土温升采取全方位控制手段,比如确保水泥入库温度不高于60℃,采用高矿物掺合料比例(矿物掺合料占比45%),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水化速率,生产混凝土用水采用地下水、冷水机组给水降温(混凝土用水温度恒定至5℃)、水池中加冰块等降温措施等等。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用水温度、出机、入泵温度、现场环境温度,以及混凝土入模温度全程实时监测。全过程的温度展示将在行业内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中树立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