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宁可饿着肚子赶路,也不动一粒军粮——九旬老战士见证军民鱼水深情
2021-07-21 07:0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月飞  
1
听新闻

记者 陈月飞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元帅这一论断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鲜活、令人动容的故事。日前,记者在省军区南京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专访新四军老战士马文贤,听他深情回忆亲历的几个军民鱼水情深小故事。

千里送鞋“多一双”

1948年深秋,淮海战役打响。在80万对60万的敌我兵力对比下,似乎国民党军颇有胜算,但加上我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4个解放区的543万支前民工,胜利的天平就不可遏制地倒向了人民一边。

当时,华中一分区动员组织常备民工向前线送军鞋。马文贤所在部队华野11纵31旅接到了靖江民工王文刚走了1000多里路从家乡靖江太和送来的100双军鞋。旅供给部清点收到的军鞋时,却发现多了一双。供给部的同志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王文刚的媳妇专门给长途跋涉的丈夫多做了一双,让他在路上换着穿。“当时是冬天,王文刚宁可把旧鞋捆捆扎扎、包包裹裹,也舍不得穿新鞋,要把这双新鞋省下来送给解放军。”马文贤告诉记者,旅政治部得知此事后十分感动,研究决定授予王文刚支前一等功臣光荣称号,并号召全旅官兵和民工向他学习。

这样的支前群众不是一位两位。马文贤回忆,山东民工团组织400余辆小推车,运送11万斤大米和面粉到前线。由于路途较远、天气不好耽搁了时间,运粮民工自己带的口粮不够吃,带队干部向上级请示,让大家取一些军粮填肚子。但民工们宁可饿着肚子赶路,也不动一粒军粮,全数送到前线。

13只水饺省给子弟兵

淮海战役结束后,31旅奉命进驻淮阴以北王营一线休整。那时临近春节,天降大雪,人民群众虽然怀着胜利的喜悦,但由于常年饱受国民党军队掠夺,加之连年天灾,生活十分困苦。各连队也很难买到过年食品,司务长们为了改善伙食伤透脑筋。

大年初一早上,31旅2团1营2连某班却收到了13只水饺。原来,这个班借住房屋的房东大嫂家过年包了水饺,家里每人只吃了1只,省下13只全部送给了班里的13位解放军战士。

后来全班同志商量,也要请老乡吃一顿有肉的饺子。年初二上午,他们从司务长那里领来面粉、白菜和少量猪肉,晚上邀请房东一家欢聚吃饺子。马文贤回忆:“过了年后我们就向南准备渡江,一路上大家听了这个故事,解放全中国的劲头更大了。”

“神仙”引路海滩突围

1946年9月苏中七战七捷后,华中野战军在粟裕指挥下予优势敌人以沉重打击后实施战略北撤,国民党军重兵进犯苏中解放区,“还乡团”无恶不作、残害人民。“那时敌人非常猖狂,在苏中反复清剿、烧杀抢掠,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我们必须打回去。”1947年1月,31旅挥戈南返苏中,首战盐城沈灶,深受国民党军荼毒的当地群众如大旱见云霓。马文贤记得,“当时一个老太太拿着馒头送到阵地上,说‘你们出劲替老百姓报仇吧’!群众把子弟兵视作了救命恩人。”

此后,31旅采取“敌进我进、先进于敌”的方针,继续南下南通,先后发动一系列战斗,不断打击敌人。1947年7月,敌人惊觉我军主力已进至南通地区,于是调集北犯敌军南下,并派兵尾随我军,妄图南北夹击围歼31旅。华东野战军侦知敌人阴谋后,命令31旅撤回根据地,但如何撤离成了最大难题。

“敌人准备把我们歼灭在启东、海门地区,我们研究了三个突围办法,一个是从小洋口打回去,但守敌有4个团,伤亡必然很大;二是分散打游击,从南面突围,但可能在水网地区被敌人各个歼灭;最终决定用第三个办法,以小部队把敌人吸引住,大部队从海滩突围。”但是从海滩北撤谈何容易,突围路线是范公堤外的滩涂,每天都要被海水冲刷,还有三条河流注入大海,地形极为复杂,我军要在“漆黑一团”的雨夜于涨潮前通过海滩,难度极大。

“巧得很,我们的侦察员遇到了一位老渔民,说他熟悉地形,愿意给我们带路。就是他引导我们,一夜通过三条海汊,拂晓以前到达了解放区弶港。”马文贤回忆,一上岸,部队就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他们拿着米糕、鸡蛋、茶水塞到我们手里”。

把部队送到后,担任向导的渔民悄悄走了,没有留下姓名。31旅首长对此念念不忘,解放后千方百计到南通找了两年,却没能找到。“后来传出一个神话,说31旅海滩突围是神仙引路。”马文贤笑言。毛主席在《愚公移山》一文中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人民群众就是子弟兵的引路“神仙”。

“九一河”见证军爱民

1947年8月,华野11纵队、12纵队攻克盐城后,31旅91团到盐城西团镇休整。那时正值夏季,天气酷热,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很困难。见此,91团党委开会决定,全团上下一起动手,为群众开凿引水灌溉河。

“我们用铁镐和吃饭的几个脸盆,加上老百姓一些简陋的工具,挖了一条5里多长的河沟。”马文贤介绍,团长周建平、政委朱群带领指战员冒着高温,光背赤脚大干15天,在五十里河和三十里河之间挖出一条河沟,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为纪念91团的功绩,当地政府将这条河沟命名为“九一河”,所在村改名“九一村”。2002年,九一村村委会又立“九一河纪念碑”郑重纪念此事。

“很多31旅的老首长、老战士如今都不在了,但我要把他们的故事继续传下去。”今年已95岁高龄的马文贤说,“我见证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我们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我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