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郁芬 陈洁 纪树霞 陈珺璐
“我们90后听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践行雷锋精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大家不会多说但是会默默去做。”
“雷锋说要当好‘螺丝钉’,我觉得如果能集聚更多的‘螺丝钉’,可以做更多的事。”
当学雷锋进入第58个年头,我们发现,雷锋精神已根植于人们的内心,依然是新时代最美风景。
“雷锋”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淳朴的语言、憨厚的模样、实惠的价格,山东临沂的“拉面哥”火了。3元一碗,15年不涨价,这是为什么?“拉面哥”纯朴的话令人动容:“俺就想让咱老百姓吃上最便宜的拉面。”
“如果你在呼和浩特没有收入,遇到困难,你可以来李老板焖面私房菜,告诉本店人员,来份‘单人套餐’吃完直接走,不用客气……”两个月前,内蒙古一家餐馆的爱心举动也同样上了热搜。
再把时间的指针往回拨,去年疫情期间,33岁的火锅店老板,每周一都会邀请环卫工到店里免费吃火锅。疫情期间火锅店暂停营业两个月亏了8万多元,但重新营业后,爱心满满的小伙又继续邀请环卫工来店里免费吃饭。
“3元一碗不涨价”“困难人士免费吃饭”“请环卫工吃火锅”……即便这样的故事每年都在发生,但捧起手机,我们在屏幕前还是被感动、被温暖。
有网友表示看到这些暖心故事后就会想起雷锋,甚至感慨“原来以为雷锋早就离开我们了,现在才发现他一直都在”;有网友表示,“现在看到好人好事就想到雷锋,想到雷锋就想去做好人好事,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做好事!”
11年前,连云港赣榆县5位爱心网友在百度“赣榆吧”发起农村小学捐书倡议活动,并成立民间志愿服务团体赣榆义工协会。从此,这个因一件爱心善举组建起来的爱心团队,在义务帮助他人这条路上不断前行。他们中间,有人一年365天里都在为盲人服务,只要对方需要,24小时提供帮助;有人积极为贫困家庭的学龄儿童奔走,11年资助优秀贫困生190多名;有人关爱留守儿童,不仅送生活用品,更从精神上给予关爱……这些活动,温暖着每一个受助者,也让义工们感受到助人的快乐。
施以善意,温暖一座城,“雷锋”其实就在你我身边。而当雷锋精神从倡议变成一种新风尚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帮助别人,也乐于通过帮助别人获得快乐。
雷锋精神绘就新时代最美风景
90后在读博士班超逸,去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时,偶然得知南京站急缺志愿者,他二话没说报了名。23天的时间里,穿着防护服的他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一站就是12个小时。
伴随着雷锋故事长大的80后、90后们,正日益成为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主力。同为90后的电力公司业务员秦珣,发现一些困难家庭申请用电减免却未达到条件时,想到了单位的“金泰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号召发起“金泰阳”爱心基金,从尽自己的一份力,到带着大家一起尽力;从公司内部捐款,到通过朋友圈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加上网络就会力量无穷。”
靠着微信群,23个在北京生活的玉树孤儿拥有了一批“南京妈妈”。在一个自称“南京大妈”的微信群里,“大妈”们偶然发现,一位北京网友一直在帮助这些孤儿。看到孩子们虽然有地方住、有饭吃,但是穿得比较旧,生活也比较单一,“南京大妈”们决定要帮助他们。从每年赞助一顿年夜饭,集资买一顿红烧肉为孩子们改善伙食,到时不时送上崭新的衣物、过年时发压岁钱……“大妈”们还婉拒采访拒绝“出名”,“就是想让孩子们能感受到正常的爱,看到孩子们纯洁的笑脸,就觉得心满意足。”
正如网友聂飞所说,时代在变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无私奉献、忘我进取、忠诚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的雷锋精神,正在中国人中薪火相传,绘就新时代的最美风景。
“志愿者+”打开更多可能性
“周末留守儿童作业辅导招募中,活动时间:3月6日;活动地点:安东村;服务时长:4小时;服务类别:教育培训……”在“志愿江苏”平台上,兴化市安东村的80后志愿者林远惠熟练地发布一条“招募令”。很快,她就有了结果,计划招募300人,已招募256人。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加持,雷锋精神以丰富链接方式不断生长,让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打破壁垒,“破圈”融合,不经意间,人们的内心就被来自“陌生人”的温情撞击。
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兆园社区居民崔永详患尿毒症多年未工作,两年前女儿考上大学,5600元的学费难住了他,老崔在南京市建邺区“五微共享社区”平台发布“微心愿”——“希望有人资助我女儿念大学”,不到一周,老崔女儿的学费就获“众筹”解决;建邺初级中学亟需高水平足球教练,却找不到合适人选,学校发布“微心愿”后,持英足总一级教练员资格证的外国友人孟瑞主动认领,为学生们上了一堂高水平的足球训练课;海峡城云谷产业园企业认领了双闸街道新亭社区居民的“微心愿”,为居民们争取近3000平方米的公共场地。
新时代为雷锋精神打开了新的平台,万物互联的互联网加持,把每一个普通人内心向善的热情黏合在一起,托起整个社会的文明高度,让江苏大地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