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从省定经济薄弱村到特色田园乡村——新民村:富民兴村实践点亮“田园梦”
2021-03-01 06:4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郁芬 卢晓琳  
1
听新闻

记者 郁芬 卢晓琳

在灌南县新民村西北入口,由蓝色水波纹、红色鱼饰、一株稻穗组成的“稻渔果示范基地”标志格外引人注目,尽显“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新民村的特色。

从曾经的省定经济薄弱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到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人均纯收入2.1万元,并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省水美乡村、市基层党建示范点……短短三四年间,新民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实现党建引领的田园梦。

“感谢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些党的好政策,我们村才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新民村党总支书记孟德明感慨。村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生态好、区位优、民风淳,村“两委”班子团结、党员干部战斗力强,这些都是新民村的优势。作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新民村在田园梦启动之时就根据村情确定八个目标: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持续稳定的村集体收入,形成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形成舒适宜居的美丽村庄,形成苏北平原水乡特色的生态环境,形成富有地方特点的水乡文化,形成尚德扬善的文明新风,形成一套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新民湖水清又清,水中鱼儿游得欢。三座拱桥湖上架,六曲弯桥至湖心。岸上垂柳排成行,美人蕉花艳迎宾……”这是老党员、老校长孟令显写下的诗歌。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民增收、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新民村在做特产业、做精文化、做美村庄上下足功夫。

漫步新民村,旧磨盘、老水井等传统乡村元素得到很好保留。破旧的老宅经过修葺,变成粉墙黛瓦朴素整洁的传统风格民居。坑坑洼洼的土路铺上青石板,废旧材料被二次利用,村内的水系得到疏浚清淤,打造出一个个乡趣节点,留下一段段乡愁记忆。“微更新、微循环、微整治、微设计,这‘四微’是我们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的指导思想,贯穿乡村建设的全过程。”新民村第一书记赵大鹏介绍。

野亭观鹭、稻海泛舟、界河垂纶、湖村忆旧、金田夕照、古渡罾网、水街留饮、秦湖甘井、水岸桃源、州圩林涛等成为新民村“十景”。“过去总想着去城里的公园看看,现在村里的环境这么好,你看,我们不就住在公园中吗?还不要买门票!”86岁的村民王桂兰自豪地说。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除了生态建设,更离不开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富民。在充分考虑本地村民生产习惯、全县产业布局和产品市场需求后,村“两委”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民村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农业以水稻和小麦种植为主,新民村的致富路,怎么都绕不开水这一资源。新民村确定“萦水绕田、稻渔人家”的建设思路,探索稻、渔、果综合种养模式,推动传统单一农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打造“稻渔人家”品牌效应。

村里积极争取各类帮扶资金600多万元,成立灌南县海润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9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中心、198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177KW光伏发电项目。目前,4300亩的稻渔果复合种养基地完成建设,稻渔果复合种养基地服务中心、冷库、电商交易平台、农产品检测中心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今后还将带动100多名低收入农户就地就业。这些帮扶项目的实施,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带动新民村劳动力就业,发挥实实在在的“惠民生、促发展”带动作用。

日子好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高了。以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住房条件为契机,新民村新建村集中居住项目,项目总投资2.1亿元,占地233亩,新建500户,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搬进新房子,又宽敞又漂亮。”苗玉强一家是第一批签约同意拆迁的村民之一。“村里不少居住条件和我差不多的村民早就盼着搬进大房子,大家早早就开始规划新家装修。”苗玉强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便民设施,补齐公共服务和公用配套设施短板,让村民享受到更多发展的红利。”孟德明信心满满。一幅产业特色凸显、乡土文化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的特色田园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美丽画卷,正在新民村徐徐展开。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