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京人社晒亮丽“成绩单” “十三五”城镇新增就业超140万人
2021-01-07 07:09: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新年伊始,南京市人社局晒出了一份亮丽的“十三五”成绩单:城镇新增就业超140万人,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20年上调,欠薪问题也得到有效根治……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才,一组组数据见证了人社事业的可喜变化。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项凤华 徐苏宁

●●● 关键词:稳就业

稳岗有奖补,为25.18万家次企业返还40.7亿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南京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40万人,较“十二五”时期增加30余万人,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1.78%以下低位运行。

稳就业必须稳市场主体。南京构建了“稳岗有奖励、创业有扶持、培训有补贴、困难有援助”就业促进政策体系。2020年面对疫情大战大考,南京也坚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将稳保市场主体、惠企纾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比如,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按规给予1个月应急稳岗返还,2020年为15.34万家企业返还13.73亿元。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整个“十三五”期间,南京为25.18万家次企业稳岗返还40.7亿元。2020年2月起,南京密集出台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稳就业保用工等各项政策措施,累计阶段性减免征收17.9万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逾229亿元。“十三五”期间执行降低社保费率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达240亿元;鼓励支持企业吸纳用工,审核发放吸纳就业各类奖补31.33亿元。

在职业培训方面,2020年政府补贴职业培训工种已扩至708个。“十三五”期间,南京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08.63万人次,其中政府补贴培训162.1万人次、补贴资金超8.2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市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南京拓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覆盖面,建立全省首家行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同时,还科学规范加强工资调控。比如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当前南京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2020元,较“十二五”末提高390元。推进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工作,配合做好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常态长效抓实权益保障。动态跟进治理欠薪,为3.57万名劳动者追讨薪酬逾3.78亿元。

●●● 关键词:聚人才

宁聚计划引力足,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百万

“宁聚计划”“宁聚新十条”、战疫情促就业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近年来,南京出台诸多真金白银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实现高位连增,2018、2019、2020年分别达34.15万人、39.13万人、40.15万人,累计新增逾百万,为推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南京在人才的生活成本上“做减法”,持续做好人才安居工作,出台实施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和一次性面试补贴政策,已累计为17.5万人发放租房补贴15.4亿元,为7万余人发放面试补贴7330.6万元。

集聚壮大人才“蓄水池”,南京做优做强南京留交会品牌,1432个项目达成落户或合作意向。加强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资助,入选国家和省级资助项目数全省领先,新增留学回国1.51万人,总量达4.4万人。“十三五”期间,南京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2名;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6.16万人,总量达159.91万人,位居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博站27家,省级博站71家,市级准博站138家。新增高技能人才15.99万人,总量达49.13万人,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1059人。

人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南京探索实施人才举荐制,采用业界“伯乐相才”的方式,选拔非共识性人才65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全面下放高校、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权,扩大区(园区)职称评审权限。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开展自主评审。在全省率先推行电子职称证书。

●●● 关键词:保民生

养老金20连调,企退人员月平均3188元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南京深化社保制度改革,优化社保经办服务,全面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险种参保总数达2242.31万人次,较“十二五”末净增582.83万人次;基金累计结余1114.15亿元,较“十二五”末净增306.16亿元,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尤其是2020年疫情以来通过社保费“免减缓降”政策实施,有力保障全市市场主体平稳渡过难关,参保单位数、职工数不降反升。

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南京连续20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目前全市101万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达到3188元,较“十二五”末增加529元,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性养老金计发标准470元,较“十二五”末增加160元;失业保险金最高发放标准由“十二五”末的1630元/月提高到2020元/月,增幅达24%,最低发放标准由“十二五”末的858元/月提高到1417.5元/月,增幅达65%;工伤保险定期待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 关键词:优服务

减证便民,构建“15分钟就业社保服务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窗口是直接服务百姓的“窗户”,也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十三五”期间,南京全市标准化街镇、社村服务平台建成率100%,有效构建“15分钟就业社保服务圈”。深入实施“减证便民”“限时提效”“拓服创优”三项行动,行政审批数据实现省市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平均审批时间压至1天以内。

智慧网办高效畅达。南京成功上线“金保二期”信息系统,推动实现“智慧人社”服务再升级。不断优化“一站”“一窗”“一网”服务模式,清单内审批服务网办率98.9%。社保卡功能进一步拓展,启动三代卡和电子卡建设,社保卡持卡人数超1200万,较“十二五”末增加405万。

“十四五”路线图

突出就业这个最大民生

促进全市城乡劳动者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突出人才优先发展

为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人才基础支撑

突出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

突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为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突出深化“放管服”改革

持续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人社服务平台

突出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局

为长三角及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做出人社贡献

标签:
责编:缪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