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对着摄像头自习线上自习室靠谱吗?律师提醒:使用时警惕泄露隐私
2021-01-04 07:36:00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黄慧丽 陆勤英 王益 马壮壮  
1
听新闻

备战期末考、考研、考公,图书馆、自习教室都是学习的好去处,可你知道对着摄像头学习是啥感觉吗?记者近日发现,主张“线上自习”的学习类App已经收获了一大批用户。这种学习平台提供多人视频模式,只要把镜头对准自己的书本,就可以直播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互相鼓励、监督的效果。问题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有隐私泄露的可能吗?

火爆现象

云同桌上线,网友和主播隔着屏幕一起学习

学习的“姿势”有多少种?线上努力了解一下,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B站的众多学习主播们依旧在线。

随着学习直播的流行,主播和观众也越来越多。在B站直播分区的标签中,已经单独开设了“陪伴学习”。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这些主播备考的方向各不相同,有的是考研,有的是专升本,有的是考公。而观看直播的“云同桌”也不尽相同,既有中考生、高考生、大学生,也有上班族。

午饭时间,陪伴学习标签下的主播们保持在线。而直播间数据显示,观看人数最多的直播间人数达到了1.6万,排在首页前列的人气也都在一万上下。

观众最多的主播是个女生,是学习主播中少数露脸的主播之一,直播间标题是“云同桌上线”。镜头中,她一边跟着公开课视频学习,一边轻轻背诵单词,中间偶尔会喝水、吃零食。据悉,主播今年考研,目前还没出成绩,但会日常复习,弹幕中有时也会有人向她提问一些专业知识。

“有我从此你的学习不再孤单。”90后主播周宇(化名)在直播间这样说道。来自山东的他正在为考研复试做准备,他在桌面放了一个计时器,来记录学习时长。他还在直播界面上标出了每天的学习内容、时间计划,列出了距离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的天数,督促准备其他考试的小伙伴。

线上自习App兴起,有的安装次数破亿

“直播自习”火出圈,“进阶版”的线上自习App也兴起,在年轻群体中活跃起来。家里、教室……不局限于场所,打开书拿起笔,镜头对准正在学习的自己,就可以直播,一个个用编号命名的“房间”,成了线上的自习室。

现代快报记者打开手机应用商店,以“自习”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随即跳出了一串App。“自习室”“同学学习”“专注习惯”“学习效率”……在这些软件的介绍中,大多都出现了以上字眼。根据应用商店显示的数据,几款比较热门的软件下载量已经达到千万次,最高的一款已经破亿。

现代快报记者随机下载了几款排名靠前的软件体验,以游客的身份进入了一个满4人的免费直播间。屏幕的上半部分为直播画面,画面切分为4块,房间内的4人都选择了闭麦,各自安静地在学习,翻书、对着电脑划重点、写英语作文……而屏幕的下半部分则是“观众”的讨论区,记者进入房间时有21名观众,有人表示自己是初中生,抢不到空座位;有人说今天休息一下,暂时不学了。这样一个房间,最多只能有4人,满了的话,其他用户只能“围观”,而类似免费的房间,该平台只有5个。

除了“围观”,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来到“付费自习室”,记者尝试加入一个只有3人的自习室,点击“加入”,平台提醒额度不足,在没有优惠的情况下,20 小时的额度需要40元。而在记者犹豫的几分钟内,自习室就满了。

在另一款线上自习App中,记者注册时选择了“大学生”“考研”等标签,来到主界面进入一个64个座位的虚拟教室后,界面出现“申请位置”选项,可以选择学习内容、专注时长等,确定选项后便开始计时学习。

用户态度

有人叫好,有人觉得是鸡肋

从B站的直播学习,到各类线上自习App,不少学生已经get到了这种学习“新姿势”。

小陆是南京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刚刚结束考研。在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小陆和同学们被学校安排在家上网课,完成课时。她告诉记者,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在用各种学习类的App。

“没办法和同学一起泡图书馆,只能在家准备考研,那段时间我下载了一款线上自习App。”小陆介绍,这款App可以创建自习室,在邀请他人进入后,大家可以看到彼此的学习进度,不过这款App不能以视频的方式看到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在家自习?她表示,因为一个人在家,自己又缺乏自制力,需要和大家一起互相监督学习。

不少用户对此表示赞同。“一抬头就能看到正在学习的小伙伴,在家也能养成好习惯。”有网友认为,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就能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这类App挺实用。

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还有学生给这些App充值会员,体验到了更多的功能。用户可以在这些功能的使用中,分析自己的学习习惯,比如花在各科目上的时间等,从而做出更好的学习计划。00后李同学就很喜欢分析功能,他认为记录学习的同时,还能看到图表总结,这会给他一种成就感。部分App还有统计学习时长的功能,并会进行排名。在这样的模式下,自习室里的用户有了竞争压力,会主动学习。

不过,也有一些用户表示,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觉,这类App比较“鸡肋”。“自觉的学生不需要这种软件的监督,抱团学习的队友们,其实也可以通过微信、QQ交流。而且就算每天在线上自习App上打卡学习,如果你不自觉,也会把手机放在一边,做其他无关学习的事情。”小陆表示,自己用了两个月后就不再使用了。

来自四川一所高校的钟同学告诉记者:“刚开始用得挺好的,但用得多了,就觉得很麻烦。而且习惯已经养成了,也就不需要外部的设备来强制自己了。”他介绍,有的自习室管理员会定期清理不活跃用户,仅一个月时间,一间四十人的自习室,人就只剩一半不到了。

还有大学生向记者表示,自己更喜欢线下图书馆里的学习氛围,而且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有线上预约系统,也能在手机上看到自己的学习时长。

专家观点

网上学习打卡

能给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

对于考研、考公的人群来说,往往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心理专家张纯介绍,现实生活中遇到压力时,最好的选择是趋利避害,但在考研这样恒定的目标之下,压力是恒常的,退无可退,只能向前走。这种情况下,网上的云同桌、直播间的打卡督促,都给备考生找到了一个社会评价的参照系,“别人能,我为什么不能?也可以互相吐槽。学习打卡的目的也是给自己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浦正宁认为,除了共同学习的功能外,线上自习App也有社交属性。“App以互相监督学习的方式,营造一个监督化的学习环境,促进用户交流,从而促进平台的使用。”浦正宁表示,自习会占用很长的时间,App会长期打开,尤其在疫情之下,大家学习的时候需要监督、鼓励,有可能获得忠实用户群体。未来,App开发公司也有可能基于应用,进行考研课、复习课的推送,形成一个付费模式。

使用软件时

确实有泄露隐私等风险

在注册账号的时候,这类App会索要访问相机、麦克风等功能。有用户担心,直播过程中会不会泄露隐私?直播间里的人是不是来学习的?

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许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用户很难了解到加入直播间里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有可能存在盗录等行为,用于不正当手段,比如诈骗、敲诈等。使用软件时,确实有泄露隐私等风险。”许辉建议用户提高警惕,如果遇到此类事情,要及时报警。

标签:
责编:陈康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