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外卖被“动手脚”?现在要贴封签了
外卖“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如何保证?7月25日,南京市“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记者了解到,该标准由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提出,使用一次性封签是为了防止外卖在运送过程中被人为拆启或意外破坏。首批20万枚一次性封签目前已经投放市场。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岑
发布
外卖贴封签,“一餐一码”可对食品安全追溯
点外卖,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餐饮企业推出“堂食转外卖”模式,推行“无接触配送”措施。但是外卖配送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仍是困扰监管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难点和痛点。有媒体就曾报道外卖骑手偷食、裸露、掉包外卖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了保障外卖“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等多个单位共同制定颁布了“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使用规范”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中明确,一次性封签是指为保障外卖配送环节的食品安全,防止外送餐食外包装在运送过程中被人为拆启或意外破坏而采取的一次性封口包装件。根据材质的不同,一次性封签共分为四种,包括纸质不干胶材质的易碎贴封签、塑料单向封扣、扎口胶带封条等。其中特别指出,封签的材质必须确保一次性使用,破坏后无法恢复原状。
发布会现场,外卖骑手也展示了不同封签针对不同外卖的使用方式。比如,针对西式快餐等没有拎手的纸质包装袋,将封签贴在封口处。针对袋子的包装袋,将封签贴在拎带处。针对最小的外卖餐盒,将一次性封签贴在盒子和盒盖中间。
记者注意到,现场展示的一次性封签上还贴有二维码。根据标准显示,封签上可以加载包含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二维码,实现一餐一码,也可以加载食品经营者品牌及相关信息标识和食品安全宣传口号。通过一餐一码的方式,结合“互联网+明厨亮灶”,可以实现外卖信息可查、食材可追、加工可视、配送可控的目标。既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也为监管部门实现外卖餐品“全链条”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
分四个阶段
首批20万枚一次性封签正式投放使用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姚传伟表示,此次推出地方标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卖配送环节出现污染问题,同时也为餐饮企业如何选择使用封签提供了基本遵循。“目前市面上餐食包装形态及封签样式五花八门,我们选取了基本类别,规定了封签的材质、位置、使用方式等,为下步企业选择使用封签提供了规范。”姚传伟表示,制定了标准,企业才能够“封得住”“封得对”且“封得好”。此外,利用一次性封签也将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与外卖骑手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划分。如果外卖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只要查看封签有没有被破坏,就可以明确是谁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首批20万枚一次性封签目前已经投放市场。下一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把推广使用“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具体实施,分四个阶段部署开展,切实保障相关举措落地见效。
第一阶段,督促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网络订餐配送日常管理,如实完整记录网络订单信息,建立投诉处理制度,收集并处理意见与建议等。同时加强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职业素养培训,保证食品配送全过程安全。第二阶段,加强引导,以点带面。充分依托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和知名连锁餐饮企业的力量,在全市餐饮质量示范街区的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中,大力推进使用“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不断提升外卖封签使用覆盖率和规范化水平。记者了解到,今年的示范街(区)和示范店的评选中也将“封签”的使用作为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结合现有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形式,积极探索“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创新形式。进一步降低使用封签时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费用,提升“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的使用积极性,真正做到普惠于民。第四阶段,营造社会共治。加大对网络订餐“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使用规范”标准的宣传和引导,规范食品经营日常监管,引导商家树立诚信意识,增强群众安全风险意识。
市场监管部门也提醒消费者,网络订餐时,下单务必留心查看商家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取餐务必注意查看“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是否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