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同处大城市近郊,从开弦弓到黄龙岘——都是明星村,反差为何这样大
2020-05-06 06: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顾巍钟  
1
听新闻

“五一”假期第5天,游客开始退潮。但记者5日中午在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茶文化村看到,村前道路私家车依然排队2公里长,4个停车场全部爆满,商业街上人气还很旺。江宁区旅游产业集团张彭建介绍,“五一”假期共有4.5万名游客来到江宁西部,比去年同期增长27%。

如今,黄龙岘已是南京乡村游地标景点。可就在10年前,驴友们前往黄龙岘“探幽”,地图上都难以查到,从南京城到村里四五十公里行程,要辗转一个半小时。后来发展乡村游,很多南京人还不知道“岘”字怎么读。如今,黄龙岘周边形成数十平方公里的乡村游大景区,获得住建部、文旅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颁发的3项“国字号”荣誉:全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学习团队有100多个。

和黄龙岘相比,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颇多相似之处。两者同处苏南,都在大城市近郊,都是全国“明星村”,发展轨迹却大异其趣:黄龙岘长期籍籍无名,如今风头正劲;开弦弓村“成名”虽早,眼下却反而严重滞后。193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开弦弓村调研写出了《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该村成为观察研究“乡土中国”的一面镜子,由此名扬中外。彼时的开弦弓村,是“中国蚕丝业的中心之一”。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开弦弓村没了稻桑风貌,九成农田流转养蟹,村企少而小。

“五一期间我们也没闲着,一批文旅项目在建设。”开弦弓村党委书记沈斌告诉记者,虽然眼下游客还不多,但他们村是费老学术开启之地,是社会学传承的圣地,每年有数万人前来观摩考察,村里为此兴建文化礼堂,投资500万元的“江村市集”开始装修,村里还准备投入3000万元整治环境,把整个村建成展示“江村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开弦弓村努力发展的乡村旅游,黄龙岘村已盘得烂熟。2013年,江宁交通建设集团下乡开发西部旅游和黄龙岘村,当乡村旅游道修到村口,村庄环境出新后,山村很快一炮打响。国资平台把环境做好后,社会资本纷纷跟投。白鹭湖畔的“乡伴苏家”众筹吸引社会资本1亿多元,改造旧村整理十几栋民宿200个房间,双休日单间房价都在千元以上。龙山水库边龙乡双范民宿村,江宁有关单位在这里租下民房开设民宿、餐饮。张彭建介绍,如今黄龙岘周边吸引社会资本达四五亿元,建成10多个民宿村和乡村酒店。

城市不仅给乡村带来投资,还带来人才和消费。江宁区旅游产业集团200多名员工常年扎根乡村旅游点。“乡伴苏家”不但配套咖啡吧、书吧、茶社,还有烘焙师、文创员指导手工。龙乡双范在东大建筑设计师的设计下,灰乎乎的村落变身新苏式风格民宿村。每逢节假日,黄龙岘和周边各民宿一房难求,农家乐餐饮点等着翻台,每年各项综合收入近亿元。

黄龙岘的开发投资,让城市和乡村、投资和市场双双受益。“过去我们强调城市反哺乡村,现在看来,城市向农村‘输血’,也能收获丰厚回报。”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朱方林说,在乡村旅游中,城市向乡村输入资本、人才和管理,乡村则提供土地、闲置房屋和农产品,共同“生产”出绿色美味的菜肴、温馨宜人的居住、乡愁浓郁的文化,再“卖”给城市游客,如此不但改变了农村面貌,还带动农民一起致富。

像黄龙岘这样,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城市乡村深度融合,正是我省日前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朱方林认为,这一政策的背景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乡土中国”的内涵、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费孝通笔下的苏南,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城镇化率达70%以上。从“乡土中国”迈向“城乡中国”,意味着我们无法抛开城市来寻找解决农村问题的路径。乡村振兴不能只从农村内部着手,而要从城市和乡村两端发力。空心化的农村和闲置的农房,越来越吸引工商资本的关注,乡村也要研判自身,有什么资源和特产吸引资本、供给市场?

凭借山水资源和后发优势,黄龙岘在生态经济中大放异彩。盛衰逆转,开弦弓村开始艰难而坚决地转型。沈斌介绍,农村自发的乡镇工业低端落后,已不适合落户乡村,3家村企退出后腾出58亩地,将用于建设商业旅游配套。未来的开弦弓村,将以一产、三产为主,除了乡村旅游,还将建设100亩“香青菜基地”,养殖450亩太湖蟹,供应周边城市。

黄龙岘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张彭建介绍,区国资平台持有的旅游资产,环境改善后大幅增值,却由于集体建设用地性质,不能折现、难以抵押,损害了再投资能力,“要素配置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眼下农村宅基地和农房‘三权分置’已明确,但到基层没有实施细则,如能像浙江一些地方给盘活闲置农房的投资方发放使用权证,乡村旅游发展的梗阻就有可能解开。” 记者 顾巍钟

标签:黄龙;黄龙岘;开弦弓村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