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献花篮、诵读祭文、行三献礼、祭酒、贴祈福卡……4月3日上午10点,南京雨花台功德园里正在举行“清明云祭”暨集体代祭扫仪式,人们用全新的祭扫方式,向先人、先贤、先烈致以哀思和祈福。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清明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避免人群大规模聚集,南京大力推广“云祭扫”,线下集体代祭扫,线上云祭扫,这种方式受到市民的欢迎,也得到专家的肯定。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徐苏宁
线下集体代祭扫寄哀思
上午10点,主题为“慎终追远,既往如初”的集体代祭扫活动准时开始。首个环节是礼仪人员入场,向每位曾经为人民、为这个博爱城市默默奉献的逝者敬献花篮。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今天,我们在这里,用一种新的形式,集体祭扫的形式,满足全市人民寄托哀思的愿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民俗文化专家束有春《2020年清明祭文》的诵读声中,各项活动有序展开:行三献礼,包括素果、美酒、清香之仪,向所有逝者致以思念之情;以奠酒仪式,遥祭先人;贴祈福卡,以亲人祈福的方式,遥寄哀思。
现场,著名媒体人、市民代表吴晓平朗诵了自己的作品《清明祭母》,分享了他与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特别讲述了多位亲人选择生态葬的故事,感人至深。“我的家中已有5位亲人选择了生态葬,以后我的‘身后事’也会选择生态葬。”吴晓平表示。
云祭扫吸引民众参与
今年清明,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避免人群大规模聚集,南京提倡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大力推广“云祭扫”。此次“清明云祭”,吸引了不少民众参与,在线诉说心语心愿。“我祭扫的是父母,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不能前往现场祭扫,家里的兄弟姐妹也不能来宁参加祭扫,云祭扫确实很方便,功德园工作人员的服务很贴心。”市民王女士说。
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负责人季中扬深有感触地说,清明祭拜重于心,“心”不在,即便站在墓前也无济于事;“心”若在,得益于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手段的网上祭扫,不失为寄托哀思的好载体。这个清明,我们有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季中扬呼吁,疫情防控仍未结束,这个清明节,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做好自身防护,保证身体安康,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疫情之下,清明也还是那个清明。
当天,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兆元表示,南京组织的这次“清明云祭”活动,祭奠为这座城市做出奉献和牺牲的普通民众,体现出管理部门为民众所想、为民众所急的主张,这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这次活动结合了当下的流行元素,并与民俗传统结合起来。比如祭祀仪式里有三献礼,还有传统的祭文,这些都彰显了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值得赞赏。”田兆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