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其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江苏正着力打造“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农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模式,推进农村公路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近日,记者深入无锡、盐城等地走访,发现一些地区结合区域禀赋打造农村公路品牌势头正旺,乡村由之变美,农民从中获益。
密路网,带来发展活力
宜兴农村面积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三,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是无锡乃至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
位于太湖边的周铁镇徐渎村,水土适宜种植蔬菜、果树。过去,村道多是田埂路、沙土路。经过改造,村里10多条主干道全部实现了拓宽和黑色化。
“以前到村里收菜的卡车只能停在村口,现在,能直接开到田头!”11月14日,在徐渎村,几位村民说起村里改造一新、5米多宽的道路很是兴奋,“路宽了,城里来的游客也多了。”
不只是蔬菜外运便捷,“很多城里人开车进村,到果园自己动手采橘子,省了我一半的心。”村民王永良经营的橘园,在村道没改造前,外销不易,每年能赚4万元左右,去年起,游客陆续而至,5亩橘园能挣到7万元。
宽阔优美的村道催生并把村内的橘园、生态园、家庭农场“串珠成链”,一幅生态田园画面在太湖边徐徐展开,徐渎采摘游规模效应初显。徐渎村党总支书记蒋胜军说,道路改造后,村民人均收入增加30%。眼下,进出徐渎村的车辆仍在增多,正在计划对村道进行下一轮提档升级。
走进全国著名的紫砂特色村——丁蜀镇西望村,路面干净整洁,一辆辆车稳当当地行驶着。大量紫砂壶日复一日从村里运出。
西望村村委会副主任范卫说,修路建桥,一批农村实事工程的建设全面改善了村庄环境后,影响和制约紫砂产业做强做大的外在因素被打破,推动形成了“户户弄陶、人人制壶”的竞相发展局面。全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紫砂手工业生产,户均年收入超25万元。去年西望村紫砂产业总产值达1.9亿元,其中电子商务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贯通城乡、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无限动力,近几年宜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始终高于城镇居民。宜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曹炜说,目前全市双车道四级公路占比已经达到56%,实现所有行政村和大的自然村全覆盖。
宜兴市市长张立军表示,打造“发展型”农路,宜兴一直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依托,统筹考虑满足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因地制宜、打造亮点。如在重点区域丰富路网布局,吸引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旅游项目、养老项目,雅达集团、灵山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成功入驻。
畅流通,促进增值收益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徐志明表示,农业提质增效的根本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
而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流通环节是增值收益的关键。在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峰看来,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是重点,当前尤其要思考设计理念如何做到“亲山近水、路景交融”。
“社会资源与农村资源实现交换,首要的是顺畅连接农村与城市,打通贫瘠与富足。”盐城市大丰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骆顺对此体会深刻,“从2017年起,大丰在陆续完成500公里农村公路黑色化改造进程中,直接加快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丰有着海洋、湿地、森林、麋鹿等独特生态资源。为此,大丰专门进行乡村旅游景观道路规划,推动旅游业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紧密结合景点开发、村庄布局,以景引路、为景串线,中华麋鹿园、荷兰花海等知名景点描绘了一条条宜人的乡村风景线。
依托打造的农村公路网,如今的大中街道恒北村在整治后,道路宽敞,屋舍俨然,环境优美,美丽的乡村环境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现在,来这里感受新农村美好的人非常多。”大丰区大中街道恒北村党委书记李晓霞说,“特别是周末,到村里赏景游玩的城里人络绎不绝。”
修通当地公路,通过“荷兰花海”品牌辐射,引得外地客商前来开发,吸引当地老百姓广泛种植郁金香、百合花等特色花卉、盆栽。与此同时,新丰“荷兰花海”的花卉、恒北的早酥梨、大桥的油桃、裕华的大蒜等,通过一条条农村公路,运输到了天南海北。
盐都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顾勇说,用通畅的“毛细血管”将“主动脉”的快捷性传递到城市和乡村后,这两年,全区新增家庭农场105家、农民合作社24家、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05家。尚庄番茄、大纵湖大闸蟹、楼王水生蔬菜、北龙港青虾等农产品蜚声远近,早上在盐都采摘捕捞,晚上就能进入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人的饭桌。
无锡市公路处副处长李日平调研过不少地方,在他的理解中,乡村振兴不能只停留在脱贫。要带动乡村富裕,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必然要开拓新功能与新业态,发挥乡村的多样性,使农村公路与特色乡村概念“相互兼容”,这就对农村公路的纽带功能提出了品质、路况和停车等更高更多的新要求。当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的富裕,对“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创品牌,机制升级内涵
为强化农村公路带动发展的能力,江苏正引导全省各地对照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建设等新要求,推动农村公路由“通上车”向“富一方”转变、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
今年起,在全省开展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活动,以“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概念鼓励大胆创新,突出地方特色。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介绍,在发展“农村公路+产业”方面,正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农村公路规划与镇村布局、产业布局、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等规划衔接协调,激活农村发展资源,力求“公路通、百业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在发展“农村公路+生态”方面,编制了关于美丽公路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积极打造“美丽乡村路”,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生态环境自然和谐。目前,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苏北地区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等工作要求,正推进集中居住点等配套通达等级公路,并根据地方发展需求,逐步实施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白改黑”。
在发展“农村公路+文化”方面,注重农村公路与乡韵文化相结合,丰富江苏公路文化新内涵,助推乡风文明提升。
在“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方面,围绕服务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要素畅通,建立“农村公路+物流”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目前全省已开通镇村公交乡镇数达到957个,开通率超过88%,年出行人数接近1亿人次。全省乡镇实现快递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都有“村邮站”。
江苏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激发了各地推动乡村发展的激情。全省农村公路特色品牌打造成效初现,目前有宜兴、高淳、盐都等九个县区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国示范县。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水平、技术等级全国领先,对区域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地区仅仅就农村公路创农路品牌,在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缺乏实效手段。比如,有县区盲目加入旅游、文化等主题,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农村公路发展基础、地方资源禀赋、经济财政能力等方面的不同。
江苏不同区域的“四好农村路”发展正处在不同阶段,对此,数位专家向记者表示,苏南苏中地区农村公路发展基础好,当地经济较为发达,部分地区资源禀赋较好,更倾向于向+旅游、文化、康养等方面发展。苏北地区,尤其是经济较薄弱片区,农村公路发展基础相对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相对较弱,这些地区的“农路+”,更应该突出农村公路建设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对外畅通、对内联系等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凝聚民心助增收,打造城乡融合路、美丽乡村路、脱贫攻坚路、特色致富路等经济实用品牌。
记者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