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市燃服中心张云芬、朱意富:从烧煤到用上天然气,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2019-07-31 09:22: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用板车拖蜂窝煤、扛着煤气罐换煤气,老南京人一定还记得三四十年前的生活场景。而今,天然气已走进千家万户,煤炉、“煤气包”也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谈起南京的燃气发展,南京市燃气服务中心的张云芬和朱意富有一肚子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南京依托炼油厂开始发展瓶装液化气,但是那时候老百姓还不大能接受这个新玩意,觉得危险,还是习惯用煤炉,几年下来,瓶装液化气用户才几千户。到了1971年,上海梅山钢铁厂引出一根人工煤气管道接至南京主城,从此南京开始发展管道煤气。至1986年,南京管道煤气用户共有61694户,燃气用户日益增多。1988年底,南京市煤制气厂投产,日产煤气26万立方米。至1990年,管道人工煤气用户已逾16万户,于是在1991年,市政府又开始建设重油制气工程,两年后该项目可日产煤气10万立方米。这一时期,全市管道煤气用户已达20万户,煤气日产量最高时可达75万立方米。

  朱意富说,用户日益旺盛的需求和煤气供应市场一度矛盾重重,上世纪80年代民间一度有“一个煤气包可换一个单室套”的说法。1997年,南京从意大利引进了轻油制气技术,2000年投产,该技术使得煤气日产量达到50万立方米。“现在重油制气和轻油制气装备虽然都已拆除,但它们在城市发展中有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南京煤气的发展史称得上是一部世界煤气发展史,因为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制气技术都用上了。”朱意富笑称。

  2004年,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为南京带来了天然气,当年主城区人工煤气17.6万户用户全部免费转为天然气用户,至2006年上半年,主城区34万户人工煤气用户转换完毕。从此,天然气用户以每年10万户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至2018年底,全市已有天然气用户240万户,高淳区、溧水区也已通过“镇镇通”工程发展了一批天然气用户。

  “我小时候烧过煤烧过柴,用过大灶和煤炉,”张云芬笑着说,虽然在燃气行业工作,但她自己一直到2008年才用上天然气。“刚毕业的时候住在单位宿舍,有‘煤气包’用,但是我们女生一到换气的时候就发愁,一直盼着能用上天然气。”天然气实惠的价格也是受到老百姓欢迎的原因之一,瓶装气大约一个半月要换一次,一次100元,天然气一般两个月才四五十块钱。

  南京燃气事业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朱意富和张云芬说,以前燃气设施比较落后,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水平也跟不上,现在整个行业都在不断向前发展,落后的设施被淘汰,从业人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燃气用户如今遍布民用、商业、交通等领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都提供了便利的能源,为打造“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标签:煤气;南京;天然气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