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苏州高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国家级试点试出新天地 城乡融合迈入更快车道
2019-07-26 07: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雨薇 范昕怡  
1
听新闻

  “我这两亩地,荒了可惜,种又力不从心。退地交给集体经营,我还能办社保、拿分红,多好的事情!”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石帆村村民陆夫泉今年78岁,两个女儿在城里工作,儿子儿媳在镇上做生意,家里两亩黄桃园靠他一个人打理,几乎处于半荒废状态。如今,老人把土地退给了村集体,承包地换来社会保障的同时,年底还能拿到分红奖金。

  陆夫泉遇到的好事情,正是苏州高新区开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国家级试点任务。不久前,在苏州高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改革试验调研评估会上,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估专家组对改革试点给“陆夫泉们”带来的新变化表示充分肯定。当天,这项国家级改革试验工作顺利通过终期评估。

  农民增收

  承包权益有了“变现”价值

  随着农业生产力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

  以苏州高新区为例。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率高,土地保障功能已经弱化,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到村集体和合作社比例达91%,而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016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等联合下发《关于农村改革试验区新增试验任务的批复》,将苏州市列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名单,由苏州高新区承担这项试验任务。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宋长宝介绍,接下试验任务后,区里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区城乡局负责总牵头,区人社局、动迁办、财政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法制办等部门分工协作。经过梳理调查,全区符合试验条件的承包家庭14903户,承包地面积33455亩。

  镇湖街道西京村村民马海根就是其中一户。马海根的女儿在城里有稳定收入和住处,承包地早已撂荒。但农民没了土地,权益如何保障?马海根的顾虑很快因为一系列制度消除了。苏州高新区先后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验主体资格认定实施办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验实施方案》《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人员社会保障实施意见》《农村土地收益处置办法》等,通过区分试点对象,因地分类推进,创新“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双地联动”机制。

  马海根通过“承包地换社保”,到龄后就可以享受社保养老待遇,标准从每月520元变为每月1095元。目前,苏州高新区4个乡镇33个村共退出承包地23753亩,涉及农户12391户,各年龄段总人数40651人,流转率达71%。其中,仅社保资金就落实近34亿元。

  农业增效

  2万余亩土地资源被盘活

  “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耕还要耕。在当前形势下,粮食怎么种?农产品怎么保?退地后,农户除了社会保障,是否还能享受到土地经营收益?”7月20日,在改革试验调研评估会上,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对试点工作连连发问。

  根据改革任务,苏州高新区的这次试验要着力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土地有偿退出后的农民市民化问题,其实质是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土地有偿退出后的农业高水平规模经营问题,其实质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土地有偿退出后的土地确权模式问题,其实质是确保农户长期稳定的土地权益。

  苏州高新区城乡局副局长叶枫告诉记者,为解决土地有偿退出农户后的农业高水平规模经营问题,苏州高新区将退出土地由镇村统一经营管理,为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供新的经营方向。其中,通安镇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退出1.1万亩土地全部由镇村统一经营,培育职业农民,提高本地农民自主创业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此外,高新区各地也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经营路径。浒墅关镇适当引入社会资本,与龙头企业合作,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东渚街道探索创新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长巷、新苏、黄区等合作农场,按照“大承包小包干”,发展生态、特色、高效农业。

  与此同时,通过完善“跨期分配机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探索退出土地后由农村型向社区型股份合作社转型新路径,确保村集体将有偿退出后土地经营净收益配置给社区股份合作社,以分红形式返还给退地农户,保障农户获取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红利。数据显示,去年,苏州高新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股金分红达2.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4个试点乡镇社区型分红总额近亿元,增幅超过40%。

  农村增能

  为土地制度改革探路

  炎炎夏日,步入苏州高新区通安现代农业园,上万亩良田满目翠绿、生机勃勃。作为苏州市首批现代农业园区,这里被划分为翠冠梨、水蜜桃、葡萄、枇杷、优质水稻、茶叶杨梅等六大种植区,眼下正值水蜜桃上市,不少市民在林内体验采摘乐趣。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稳定器和蓄水池。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次土地制度的改革,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释放。在苏州高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作为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正在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

  通安镇同心村村民朱小男对此深有体会,作为通安镇农业机械化作业带头人,从事农业生产30多年,除了规模化种植水稻以外,还购置了插秧机、施肥机、微型拖拉机、喷雾机等近20台专业农业机,添置了农药喷洒无人机,融入了科技兴农的元素。

  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改革试验的深入推进,通安镇10000余亩承包地通过有偿退出收归村集体,以“线上交易”的方式,流转给通安现代农业园统一经营,既保障了村集体收益,又实现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对于朱小男这样的农场主,也可以直接从通安现代农业园承包土地,免去了从前需要“一村一户一地”谈承包的麻烦,承包的土地集中成片,加上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投入,大大提高了农场的生产经营效率。

  “苏州高新区自承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验以来,所做的举措、出台的政策都是首开先河的。”张红宇称赞道,苏州高新区承担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国家级改革试点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在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权能、维护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形成了一些可借鉴可复制的成果和做法,形成了具有鲜明苏州特色的改革模式。 陈雨薇 范昕怡

标签:农民;苏州高新区;土地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