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江苏省公证协会主办,南京市南京公证处、电子公证(南京)研究中心协办的“电子公证助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共有来自省高院、省司法厅、省人社厅、南京大学、八方律师联盟等30多家单位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盐城市人社局探索的经验开创了公证业务与人社业务相结合的先例,拓展了两个行业发展的思路和视野。对用人单位而言,在日常劳动管理过程中,与员工之间发生的各项信息交互都能够被真实记录,无论是员工的考勤记录,还是加班工资的发放,无论是规章制度的签收,还是绩效考核的考评,每一个可能产生劳动争议的节点,都能得到事实保障,从而让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不再成为负担。对人社主管部门而言,经由电子公证产生的企业就业数据真实性得到了保障,准确真实的劳动用工信息,可以使主管部门的大数据分析更加接近实际,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企业、劳动者画像,为劳动者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指导,从而为双方劳动关系的有效管理提供基础性保障,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路”。
“电子公证是公证行业应对网络空间民商事法律行为或事实的新型公证。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来说是指公证机构运用信息科技工具实现申请人主体身份、意思表示真实性、公证审查、文书出具全程在线,公证内容在线可查。”南京公证处金融科技业务部部长王芃对记者说道,公证服务延伸到网络领域具有积极的社会效果,首先,电子公证可以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性,节约社会资源;其次,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信息不对称,对管理用工风险、规范劳动关系、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有极为正面的作用。
江苏省公证协会会长赵科认为,通过公证信息化手段线上优化电子合同的效率与效力,不仅提高了劳动合同签署的便捷度与规范度,而且促进了公证服务由线下向线上、由人工向智能升级。通讯员 王芃 邢媛媛
见习记者 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