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首批二十六个社区医院南京独占九席 “中心”变“医院”,守好健康第一道门
2019-05-20 07: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盛文虎  
1
听新闻

  

铁心桥医院

  ◆ 本期关键词: 社区医院建设试点

  4月25日,国家卫健委在南京召开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启动会,宣布包括江苏在内的20个试点省份今年全面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实际上,江苏从2017年9月就已试水基层医疗改革,去年年底,省卫健委评估确认了首批26个社区医院,其中南京独占9席,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为破题城市“看病难,看病贵”,近年来,南京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基层医疗能力,充实一线医护力量,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以优质服务吸引群众到基层首诊,将患者留在基层,守好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门。

  居民重投社区医院“信任票”

  从地铁S3号线铁心桥站出来,沿着铁心桥大道往南,隔着几百米就能看到“社区医院”四个大字。铁心桥社区医院院长吴胜利没有想到,这个当初只是为了让患者一眼就能找到医院的举动,却踩准了全省改革的步点——2017年9月,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江苏启动实施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

  前一轮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原国家卫生部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弱化医疗能力。在此情况下,基层医疗机构原有的临床科室如外科、妇科、产科等逐渐萎缩,住院服务功能也逐渐弱化。基层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导致患者对基层医生、基层医院缺乏信心,客观上加剧了省市大医院的负担,制约了分级诊疗的实施。

  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一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基层,已经迫在眉睫。

  2017年,江苏启动实施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南京积极响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放宽手术准入、药品目录等方面限制、增设床位、加配医疗器械、开设特色科室、打造医联体等一系列举措,补齐基层医疗能力短板。去年年底,南京9家医院通过社区医院的评估,铁心桥就是其中之一。

  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社区医院,名称变化的背后,是基层医疗机构功能的根本转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居民自然会“用脚投票”。2018年,铁心桥社区医院的门诊量从4年前的18万,提升至28.9万,工作日平均门诊量1000人次,更为重要的是,过去拿药多看病少的现象被彻底扭转,“过去是50个患者,40个拿药,现在是50个患者,40个看病。”吴胜利说,仅去年一年,外科就收治入院300人次,现在医院已经能独立完成阑尾、疝气、胆囊切除、骨折内固定等大小20多种手术。

  基层医护也能端上“金饭碗”

  提升社区医院医疗能力,关键在人。因为待遇偏低,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弱,基层医护力量流失是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留住基层人才,南京出台了各种保障政策,让基层医护人员也端上了“金饭碗”。

  “备案管理人员与编内人员同岗同酬”“绩效工资总量提高到南京市事业单位基准线的168%”“收支结余的60%可作为奖励基金、福利基金”……南京市卫健委基妇处处长李群介绍,近年来,南京一方面提高薪酬待遇,一方面不拘一格吸纳基层医护人才。南京通过统一平台,适当降低开考比例、学历层次,每年组织两次面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开招聘。同时,支持基层采用灵活的招聘方式,开展校园招聘、异地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近三年来共招聘1900余人。

  “2018年,我们医院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栖霞区西岗社区医院院长高慧华骄傲地说,医院每年都安排人员到三级医院甚至出国、出境去学习、进修,医务人员收入提高,有学习提升的机会,有展现自己的平台,价值感、存在感油然而生,“有些医师开玩笑说,到西岗来上班才像找到组织了。”

  有了人才,社区医院就有发展的可能;有了保障,基层人才可以不断提升技能。目前,南京社区医院成了卧虎藏龙之地,聚集了一批能人医生。

  上午7点半不到,秦淮区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就排起了队,科室主任徐秀菊平均每天要治疗60个患者,有周边社区的,也有从浦口、燕子矶慕名而来的。从事中医临床30年的她,在小小诊室里创造了诸多奇迹。徐秀菊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社区医生越来越得到患者和社会的认可,政府解决了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全身心为患者服务。”

  三甲医院“搬”到了家门口

  15日下午,家住摄山星城的裴昌宇,正躺在栖霞区西岗社区医院的康复中心病床上进行治疗,这是他腰椎间盘突出第二次复发了。

  3天前,裴昌宇去省人民医院就诊,蒋学永医生推荐他到这里来进行保守治疗,“蒋医生每周会来西岗查一次房,在这住院,治疗不用排队,费用只有省人医的1/3,相当于在家门口住上了三甲医院。”现在,趴着进医院的他,已经可以慢慢直起身子走路了。

  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让裴昌宇享受到了医联体带来的便利。以“院府合作”为抓手,南京按照“政府主导,全城联动,网格化服务,信息与效益双纽带推进”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推动建立了“点对面”“点对点”“区街村一体化”“专科医院联合体”等四种医联体模式。南京市卫健委医政处处长李正斌透露,目前医联体已覆盖南京所有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仅去年一年,南京就实际下派838名专家,共计下派34749天。

  大数据时代,智慧医疗模式下的医联体,通过家庭医生这一纽带,让普通患者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服务。目前,南京将30%的专家号提前向家庭医生开放,患者只需和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就可以提前两周优先预约到高级专家号,签约患者享有绝对的优先权。此外,家庭医生还可以优先为签约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的大型检验检查、住院床位等。

  去年,来自美国奥古斯塔的社区医生罗伯特坎贝尔,到鼓楼区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流,南京社区医院的科室布局让他羡慕不已。他说,美国的社区医院没有药房、检查室,远不如南京社区医院方便,“这点我们要向中国学习”。

  今年2月,南京公布《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围绕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指向,每个街道或3—5万服务人口设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建制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镇卫生院。到2020年,南京将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市范围内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社区医院。

  记者 盛文虎

  通讯员 秦 峰 张 程

  ■ 专家点评>>>

  南京市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社区医院的做法,开辟了基层医改的新阶段。我国上一轮基层医改,主要解决了加强公共卫生、规范基层行为的问题,但客观上也影响了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让患者过度依赖大医院。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许多社区的人口就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城市,完全有必要建设具有综合临床服务功能的社区医院。这样既能方便患者,节约医疗费用,又有利于实现上下联动,为群众提供全流程医疗服务。他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首先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重视,真金白银的投入,特别是大幅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标准,让他们有了归属感。同时也得益于建立了完善的机制,实现上下联动,内部管理充满活力,实现了医院、患者、政府的多赢。南京的经验,对于我国如何加强社区的医疗功能,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是有普遍借鉴意义的。

  (江 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标签:社区医院;基层医疗;南京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