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顾小萍)医患纠纷的解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彻底扭转此前“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现象,我市发挥保险机制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第三方赔付和社会化分担作用,建立医疗纠纷处理一体化平台,将医患矛盾由院内引到院外进行公平、公正解决。近日,在宁召开的首届“聚焦医疗安全,守护人民健康”经验交流会上,南京这一创新做法引起了全国医院的关注。
“医疗纠纷的成因非常复杂。不可否认,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医疗技术、能力水平等是原因之一,但还有很多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的意外和风险。但患者往往很少用医疗知识去评价,这就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平台或组织,帮他去传递、安抚、解释、解答这方面问题。”市卫健委医政处处长李正斌介绍,我市司法、公安、卫生等多部门共同搭建的医疗纠纷处理一体化平台,下设医疗纠纷赔偿中心和人民调解中心。其中,赔偿中心按照《江苏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等要求,设计了“调赔结合”一体化处理平台,负责医疗纠纷的接报案、现场纠纷迁出、调查取证、医学预审、参与调解、保险理赔、纠纷风险防范等。
李正斌说,医疗责任保险赔偿处理中心既代表保险机构,又代表招标的卫生行政部门,也代表患方、院方,同时还代表司法部门,是一个综合体,必须平衡把握好院方、患方的共同利益,“赔偿中心通过由医学、法学、心理学等各方专家参与的预审专业团队进行预审后,会告知院方究竟有没有问题,让他主动参与到调处当中。”李正斌说,一旦预审结束后就要判定责任,测算医院赔付多少,之后将结果交给人民调解中心。
“过去虽然医院也买了保险,但保险公司赔偿迟迟不到位,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另外,此前多年赔付中,医院先行赔付了10万元,但保险公司最终只认5万元,现在由赔偿中心参与全过程,谈了多少保险公司就必须赔多少。平均5.2天内,保险公司就把钱打到医院账上了。”李正斌说,这一模式从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等多个维度建立起风险分担机制,共同构建了一道“隔离带”,不仅更好地保护了患方的利益,也把医院从长期的压力和负担中解脱了出来,避免了过去“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不和谐现象。
据悉,截至去年底,南京地区市、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投保率100%,部分部、省属公立医疗机构也进行了投保,233家医疗机构累计缴纳医责险保费3400万元,保险公司为医疗机构提供4.2亿元的保障。医疗纠纷处理一体化平台自2017年6月运作以来,共接到医疗纠纷报案948件,受理迁出医疗纠纷案件819件、诉讼案件60件、待受理69件,目前已完成保险赔偿金额2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