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湾村民喜领分红金的背后——带着土地入社,农民变成股东
2019-03-19 07: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蔡志明  
1
听新闻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

  “下面开始分红!请社员代表刘玉海、刘艾萍、顾伏戈、刘立进……上台领取分红金!”3月12日,淮安市淮安区山阳街道南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院子里锣鼓喧天,社员们排着队领取分红。

  “我家4亩多地入了股,分到4123元。加上在合作社打工挣的钱,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63岁的刘立进拿着分红金喜笑颜开。他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老伴体弱无法劳动,儿子身有残疾,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女,一家人的生活靠他边打临工边种地维持。

  2017年,南湾村被列入全省首批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试点村,获得省扶持资金200万元。以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村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发起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由村集体领办、集体经营,并吸纳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合作社每年支付的保底分红是每亩800元,效益好的话,还可以二次分红。

  刘立进当即带着家里的4亩多地入了社。一起签约入社的村民共282户,集中土地853亩。根据章程,省里的200万元扶持资金被量化为集体股份、折股为2500股,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入股60万元、折股为750股,加上853亩土地每亩算一股,总股份为4103股。

  “把一家一户的‘一亩三分地’集中起来,土地化零为整进行机械化作业,我们在合作社内部实行统一规划种植模式、统一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统一供种、统一供应农药和肥料、统一进行烘干仓储、统一组织销售。”南湾村党总支书记刘正亮说。

  农户们由此吃下定心丸,经营的风险和压力则落在村干部身上。“这个时候,党员干部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刘正亮说,合作社10人管理服务团队由村干部组成,为节约成本,育秧、下田、治虫、收割……村干部个个冲在前面,一心扑在合作社各项工作中。

  为让土地“生”出更多的“金子”,合作社辟出40亩地种起经济作物,投资建起粮食烘干中心,买回烘干机、锅炉、清杂筛等生产及辅助设备共12台。“采用低温循环流程,形成年烘干粮食1.5万吨的生产能力,吸纳20多名低收入农户入社就业。”刘正亮说,这样一来不仅服务粮食收割后续生产,还为合作社带来可观收益。

  今年春节期间,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算出2018年度南湾土地股份合作社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当年总收入为194.09万元,总支出为142.48万元,按10%提取公益金用于集体积累、再按20%提取公积金用于合作社扩大再生产,实际可分配利润37.16万元。按4103股分配,二次分红每股实得红利90.56元。

  农户们心里也有一本账。“父母年过七旬,孩子在上学,我们夫妻俩又要工作,家里的地基本撂荒,看着心疼。”刘朝是第一个入社的村民,把地交给合作社后,夫妻俩安安心心上班挣工资,每个月收入6000多元,种粮补贴一分不少拿,这次分红金还领到4800多元。

  “过去不放心把地交给合作社的村民,现在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春节后我们新签了42户社员。”合作社理事长王成萍说。

  “南湾村作为淮安区‘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综合改革试点村,在农村最丰富的土地资源上下了真功夫、做了大文章,实现了真收益。”淮安区委书记徐子佳介绍,2018年,淮安区从300多个村(居)中遴选出6个重点村,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村集体领办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和耕作合作社为载体,整合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扶贫、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五项工作,带动富民增收,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

  “这种发展模式符合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为全区夯实基层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很多有益的经验参考。”徐子佳说,淮安区将扩大“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综合改革范围,让更多的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通讯员 朱天羽 黄 洁

  记者 蔡志明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