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下单,就可以预约护士上门打针、造口护理、换药,近日,国家卫健委宣布今年起在江苏等6地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护士和患者对这一新生事物都有尝鲜心态,但如何保障护士人身安全和患者医疗安全,是双方的最大顾虑。
居家护理需求大,“网约护理”渐近
65岁的钱国锋胃部肿瘤切除后需要进行6—8个疗程的化疗,目前已进入第四个疗程,身体非常虚弱。让他特别烦恼的是,本来就走不动路,还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护理,如果能有人上门服务就好了。
“居家护理的需求非常巨大。以留置导尿管的老人为例,如果留置的是硅胶材质的导尿管,需要一个月维护一次;如果是乳胶材质的,则需要半个月维护一次。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旨在更好解决病患需求。”江苏省护理协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李国宏透露,江苏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在春节长假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召开了相关会议,进行研讨和动员。
网约护理平台不少,护士注册不多
目前市场上对“网约护理”已有探索,“网约护士”“医护到家”等APP就属于这种模式。“医护到家”提供护士上门、护士陪诊、上门检验等几大类服务,其中就包括上门静脉采血、打针、导尿、留置胃管等,收费均在150元以上。但南京注册的护士并不多。
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郑婷婷表示,虽然很好奇但不敢尝鲜,“一方面是本职工作很忙,另一方面,上门服务万一遇人不淑怎么办?”
八一医院护士王小姐也说,她早已听说过类似“医护到家”的网约护理平台,但她和同事都没有注册,“还是不敢轻易跑到患者家中做服务。以导尿为例,即便是操作规范也有出血风险,万一家属看到有尿血,拒绝付款甚至辱骂怎么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护士告诉记者,南京护士鲜少注册抢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受执业范围限制,护士注册的执业范围在医院,到医院外从事医疗行为涉嫌违法。
无独有偶,安全问题同样也是患者关注的焦点。“最担忧的就是护士的技术。如果接单护士技术不过硬,带来的可能就是患者的大风险。”患者家属张宪明表示。
江苏已在试点,出诊过程将监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京不少大医院在与基层医院进行“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已有意识推进预约式居家护理服务。
2015年由李国宏牵头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课题,是江苏“网约护理”的前沿探索。“入组课题的病人,均是从中大医院出院的卒中、髋关节置换等需要定期护理的病人。家属在医院信息系统预约后,医院会派有经验的护士上门,或者由医联体内的社区医院派出相应医护人员上门。去年一年共为180名病人提供上门服务。”李国宏说,因为有经费支撑,课题组所有病人的服务只收取耗材费,“未来收费如何匹配护士付出,是必须考虑好的关键点,否则护士没有积极性。”她透露,目前我省已在昆山试点,不少上门服务超过300元。
针对护士和患者最关心的安全问题,国家卫健委的试点方案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例如,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医疗机构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加强护士管理,并配备护理记录仪;对护士和服务主体设置更高的门槛,服务主体必须是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派出的护士应当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和护师以上职称,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到。
“我省春节后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信息部门亮相的网约护理平台中,全程监控和护理记录都是重要模块。”李国宏介绍。
市卫健委医政处处长李正斌告诉记者,等省里方案出来后,南京将积极参与试点,探索更优化更接地气的模式。李正斌强调,患者医疗安全、护士上门服务的安全,是南京必须紧盯的。 (李芳 顾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