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新年刚开年,南京多个区都拿出十足的干劲,为这一年出谋划策。这些区到底做了什么规划,有何新的打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玄武区
“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打造中心区新名片
昨天,玄武区“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暨创新名城中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礼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玄武区将以创新发展聚动力,建设南京创新名城中心区。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深度和高校展开深度合作,把科教“长板”、人才“活水”引向创新。
做大做强“1+N”都市型高新园区
“玄武区将融入全市创新名城建设,把‘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建设作为全区“1号工程”,以之为主抓手,全力建设南京创新名城中心区。”在会上,玄武区委书记李世峰表示,今年玄武区要以创新发展聚动力,建设南京创新名城中心区。
玄武要做到“四个要”,即围绕产业抓创新、依托项目抓创新、瞄准市场抓创新、扩大开放抓创新。同时,玄武也将在精塑创新发展优质空间、做大做强“1+N”都市型高新园区、做细做实环高校知识圈、做精做优硅巷等方面下功夫,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动力与活力,真正把好牌打成品牌、名牌,全力打造创新名城中心区,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玄武区将围绕南京市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名城中心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玄武、新南京作出应有贡献。
据了解,“一区五园”中的“一区”,是指徐庄高新区;“五园”是指铁北红山新城、玄武科技金融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珠江路创业大街、东大南京设计名城。五个子园区和徐庄高新区共同组成“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
“校地融合”是玄武区创新发展非常重要的牌
李世峰还表示,玄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牌就是“校地融合”,作为中心城区,玄武高校院所众多、区位优势显著。加速主城中心向创新中心、资源高地、创新高地转变,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是玄武的核心战略。
2019年,玄武将挖掘环紫金山高校创新资源,与东大、南理工、南师大、南农大等五校所深度合作,加快建设东大科技园、农业服务业科技产业园等载体,探索建设一批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城市“硅巷”,促进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有机衔接。
推进校地融合重点项目,建设东大南京设计名城,完成设计方案,起草专项支持政策,明确园区运营模式,亚洲建筑档案中心揭牌,引进段进大师工作室、王建国院士工作室等优质项目;建设南理工科技创新园,引进飞渡机器人等21家企业,加快推进南理工最新科研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打造玄武科技金融园,完成园区产业规划、改造设计方案,推动与南师大紫金校区联动发展,加快低效园区转型升级,税收比改造前实现倍增。
建设环紫金山创新经济带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玄武将建设“环紫金山创新经济带”,整合滨湖资源,打造“沿玄武湖文化产业圈”,特色定位、加大投入、分类推进,形成支撑全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要锻造核心竞争力,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为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把科教的“长板”、人才的“活水”引向创新,建设南京科技创新的中心高地,让各类创新要素在玄武加速涌流、竞相迸发。
除了校府多,玄武区还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也加速启动。据了解,2019年玄武区新启动重大产业项目84个,总投资642亿元。会上,还有6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启动,涉及航空航天、光纤传感、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多个方面,聚焦玄武优势产业,汇集强大研发阵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创新“活水”。
通讯员 贾延智 见习记者 胡亮
六合区
招商突破年推进大会签约55个项目

茉莉花、金牛湖、千年古镇、龙袍汤包、新篁豆腐圆、猪头肉……提到这些,大家一定会第一时间和六合联系起来。坐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秀的自然生态禀赋,六合在去年提出了打造南京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的新定位。如何将优势资源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区域吸引力,昨日在六合召开的招商突破年推进大会给出了答案。会议当天,六合签约55个项目,实现总投资165.3亿元。
针对片区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六合提出了系统发展全域旅游的概念,去年,依托这些优势的旅游资源,六合共接待游客突破93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旅游已成为六合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仅靠旅游还远远不够,区域发展的支撑还得看大项目。在昨天的大会上,不仅举行了慧信气象科技研究院、启迪虚拟现实(六合)R+学院、5G产学研教一体化空间等集中揭牌,还有5家新型研发机构、30个科创项目、20家重点产业项目、3家科创基金等集中签约。
六合区委书记朱志宏表示,今年是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深化推进年,更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招商突破年”。六合将集中力量引进和推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依靠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从而赢得应对发展新变化、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的主动权。在创新名城建设中展示六合的新作为,在对标找差、争先进位中实现六合的新突破。
记者 陈彦 摄影报道
浦口区
狠下功夫改善沿江发展环境

近日,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主持召开区领导专题办公会,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思想,落实2月18日全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专题工作调度会议精神,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会议观看了生态环境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 传达学习了国家、省市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区发改委汇报浦口区落实南京市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区规划局汇报最新长江岸线利用规划情况;区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环保局、交通局、城建集团、开发区、科学城分别汇报各自牵头落实的项目推进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打算; 桥林街道汇报长江岸线整治及生态保护工作情况。与会区领导分别结合分管工作,就长江岸线的整治、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区长曹海连在会上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抓长江经济带发展这项工作转化为行动自觉,进一步坚定决心、狠下功夫,按照“拆、整、建”要求,切实改善沿江发展的环境。要梳理问题清单,认真领会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全面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跨区域、情况复杂问题,要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统筹推进。落实工作责任,要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要求,明确责任单位、时序进度,建立完善良性工作推进机制。要强化攻坚克难,要加强工作组织、合理调配力量,积极有序推进沿江20家企业整治,加快完成2018年26家整治企业扫尾。要做好沿江周边地区环境整治。
就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祁豫玮强调:要认识到位,决心要大、信心要足。要有坚定的政治站位,在去年长江岸线整治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树立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要谋划到位,任务要实、组织要细。要从市下达给浦口的任务、“拆、栽、治”三大重点和沿江、沿路、沿河环境整治三个方面,明确任务;要统一计划安排、统一项目清单、统一整治标准、统一配套政策,同时,分工推进、分类指导、分层组织、分步实施,统分结合,明确路线图;要按照时间节点,明确时间表;对于列入南京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百项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的8个项目,都要由分管区领导牵头推进,明确责任。三是要落实到位,启动要快、效率要高。要保障到位,局面要稳、合力要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记者 卢斌
垃圾分类换积分能抵物业费
浦口一小区这么做很受欢迎

“垃圾换物”的模式在南京很受欢迎。然而,这个模式在进入高档小区时却遇到了瓶颈,很多居民特别是年轻人“不太买账”。如何提高广大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浦口区城管部门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不仅可以兑换日用品,还能抵扣物业费或兑换体验、游乐项目。
林景雅园是2012年开始入住的新小区,去年3月中旬起,南京浦诚环卫公司在该小区开展垃圾分类。2月26日,记者在小区内看到,入口处放了一部垃圾分类智能投放机,一位居民刷了下积分卡,将废纸板等投放进了纸张投放口,随后积分就自动存入了卡内。除了纸张投放口,智能投放机还设有塑料、玻璃、金属等几个投放口。每个分类箱体内都有一个称重的秤,会自动对回收物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出积分。而入口处的另一边则摆放着回收有害垃圾的红色箱体,可以分门别类投放电子垃圾、过期药品、杀虫剂、化妆品、灯管等。在智能投放机旁,还设有礼品自动兑换机,内有肥皂、洗衣液、针线包等生活用品。居民只要在兑换机上刷卡,就可以自动兑换等价的商品,非常方便。
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积分抵物业费。据悉,1000积分就可以换取10元物业费抵用券,5000积分可以换取50元的物业费抵用券。除此以外,垃圾分类积分还可兑换体验项目、美丽乡村游乐项目等。南京浦诚环卫公司党支部书记宋杰介绍,林景雅园常住居民1100户,目前有950户参与了垃圾分类,参与率超过85%。
当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莫于川调研了该小区的垃圾分类。他表示,垃圾分类是世界难题,推行起来很难,需要政府部门拿出资金和资源给予一些支持,公众也需要献计献策。
记者 仲永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