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城镇化大潮之后谁来下地种田?请看未来智慧农业诱人场景
2019-01-07 07: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城镇化大潮之后,谁来下地种田?近日在南京栖霞高新区举行的智慧农业专家论坛上,与会专家描绘了这样一幅令人憧憬的场景:将来在田里忙活的是机器人,新型农民不用下地,在智慧农业平台上“躺着收获”。

  智慧农业“风口”机器人最热

  智慧农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介绍,据权威机构预测,2017-2021年,人工智能在农业应用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2.68%,主要应用领域是大田种植、设施园艺、户内种植、畜牧业养殖等。其中,应用最活跃的是农业机器人技术。到2024年,预计会有70万台机器人在田里工作。

  农田拖拉机作业配置精确的导航技术,已实现无人驾驶。“我们研制的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智慧农机,已经实现商业化,每年销售5000台,主要应用在新疆的农田。”赵春江现场展示了一段作业视频,自动驾驶的农机在宽阔的田地里直线疾驶、快速收割。在广袤的棉花地里,看不到人的忙碌身影,机器播种、铺膜、铺设滴管、扎孔,一气呵成。除草机器人在田埂上“忙”着,先是伸出机器手臂定点拔草,然后伸出喷头瞄准喷药。北斗导航旱田激光平地机,作业精度可达到正负两厘米,一小时可作业2-3亩……会场展示的机器人作业视频,令观众啧啧称赞。

  据介绍,农业机器人研究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苗床检测、补苗、整枝、运输、采收、打药等方面已开始替代人工。“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有1亿人口转移到城镇,赵春江认为,农业机器人可有效填补农村劳动力缺口。

  机器人种水稻已在我省试水

  “江苏的农业新技术应用一直领风气之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就率先开始计算机配肥实践。”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科学家高祥照说,如今,江苏的智能配肥、智能农业环境检测的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省农业农村厅土壤与肥料首席专家殷广德说,发展智慧农业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引擎。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研制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助系统等;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建立典型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开展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牧场、智能渔场、智能果园、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

  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智慧农场”在我省已开始试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介绍了最新研发的水稻产业智能机械化系统。2016年开始,南京农业大学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合作,集成智能化育秧、秸秆绿色综合利用、机插-施肥-除草一体化技术、大田精确定量绿色智慧管理等技术,构建水稻产业链智能机械化高质高效生产模式。这一被简称“智慧农场”的生产模式去年在太仓登记推广应用,实现全程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减少施肥用工3-4次,节约肥料20%-30%,氮肥利用率提高15%以上。

  热闹背后亟待“国家队”投入

  种田机器人“一枝独秀”背后,智慧农业更多应用场景亟待开拓。论坛上,专家展示了智慧农业多项技术成果。动物个体识别与行为分析系统将会是下一个热门应用。通过养殖现场视频监控、关键帧抓取、行为建模与识别,辅以大数据分析,养殖户可及时预判动物的群体动向。通过牛背的曲线,可判断奶牛是否患有蹄病。

  赵春江说,人工智能在农业上的应用才起步,潜力非常大,亟待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企业所在领域分布中,智慧农业仅占0.32%。从社会资本流入领域看,仅有0.009%的社会投资进入智慧农业。

  农业作为基础性、公益性产业,关系国计民生。赵春江建议在提升农业的智慧化水平中,政府投入要发挥主导作用。未来5-10年对农业发展有影响的人工智能技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认知计算,用于解决发现农业问题;深度强化学习,用于农业病虫草害识别;智能机器人,用来代替人从事农业作业。

  记者 仇惠栋

标签:智慧农业;风口;智慧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