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8大领域30项任务126个事项协同推进 集成改革,南京江宁蹚出“华山一条路”
2019-01-03 07: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一个窗口就集齐了所有证书,三天拿下‘三证’,实在是太方便了。”南京武恒竞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江宁分公司负责人陈丙洋由衷感叹。最近,他们公司要在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开办一家游泳馆。按以往流程,企业需要持营业执照先到卫生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再到体育部门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证。“一照两证”需要跑3个部门,两次现场勘验,办结时限为33个工作日。江宁区行政审批局首创“套餐服务”,一个窗口收发材料证照,一支队伍合并现场勘察,变“串联”为“并联”,从交件到领证,时间缩短到3天。

  除了“开办游泳池”,在江宁,开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电影院、书店等16类事项均已实现多个证照并联审批。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见面”后,江宁改革再踏“深水区”,将原来涉及不同部门的事项流程和要件材料“打包”重组,探索出一条社会事业“证照套餐联办”服务机制,审批用时在原基础上平均再压缩20%以上。

  2017年9月,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作出了在江宁开展集成改革试点的重要决策,为江宁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集成改革是江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道’。”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我们按照南京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江宁时提出的‘当好六个排头示范’的要求,把集成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点起跳’‘高速领跑’的新引擎,奋力走在全市改革发展的最前列,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集成改革释放的叠加效应,在低效用地开发领域尤为明显。去年12月21日,记者在江宁区胜太中路看到,原来的南瑞继保厂房地块已悄然变身南岸瑞智文创园。“啃透用足现有政策,在不变更用地性质情况下,引导闲置低效厂房发展现代服务业,这里将建设近10万平方米的高端商办综合体,产出将呈现倍增效应。”江宁区国土分局副局长杨家成说。目前,江宁在“三年盘活低效闲置用地一万亩”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改革,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实施“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多渠道做好存量文章,已排出37个项目,涉及20余个部门。这一改革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去年江宁净增80家以上规上企业。

  江宁开展对标找差自我分析。以往的改革实践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单项改革多、系统改革少;一般性改进多,突破性改革少;部门零打碎敲的多,整体协同推进的少。新一轮集成改革,突出政策集成、任务集成、力量集成,各个系统部门围绕一项目标同向发力,重点突破“卡脖子”的发展难题。

  搞集成改革,江宁“刀刃向内”。制度设计上,组织链条、推进链条、责任链条“三条链”无缝衔接,环环相扣。每位区领导都挂帅改革项目,时间表、施工图、责任人一目了然;推进机制上,开门搞改革,嫁接外地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不用旧武器打今天的仗。任务集成上,既合并同类项,又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例如,科技体制改革在其他地方都纳入经济体制改革大框架下,江宁区却是“计划单列”:“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让改革无意义地‘空转’。”江宁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位成员说。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江宁发展步入高质量的“快车道”——在科技体制改革领域,江宁落实市委“121”战略,出台全区创新“1+10”文件,去年新型研发机构签约数量全市第一,占全市30%,高新技术企业去年任务指标194家,已完成305家;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完成全区“一张蓝图”规划成果;在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方面,68个“城市双修”项目和1288个“微更新、微治理、微幸福”项目蹄疾步稳;在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上,医联体、区街合作办学、互联网+养老等创新举措加快实施……改革推进过程中,江宁区还请第三方机构沉下去摸需求,真正把集成改革的路线图转化为发展的成绩单、群众的获得感。

  “根据《江宁区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我们梳理了8个领域30个方面126项集成改革试点任务。”江宁区委改革办负责人说。江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等5项改革措施,被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获评全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先进区。

  记者 王世停

标签:江宁;改革;集成;发展;一条;部门;华山;体制;项目;领域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