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修后的南京长江大桥焕然一新

秦淮河畔美景

河道整治前后对比

河道整治前后对比

“垃圾分类”宣传走进社区

栖霞区紫东创意园公厕

“靓城行动”整装待发
中国江苏网讯 回眸2018年,南京市城管局以民生民意为出发点、落脚点,以“绣花精神”促精细,以“工匠精神”抓管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在“263”专项整治、精细化建设管理十项行动 、推进“对标找差”、创新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升了城市宜居环境,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
抓好“263”专项整治, 让城市更宜居
抓好水环境提升各项任务。严格落实《南京市2018年水环境提升工作方案》的各项要求,在全市印发了2018年违法排污专项整治方案,以全市入河排污口、全市在建工地以及1373条背街小巷中的沿河商户为重点,对全市违法排污案件即查即处。今年以来,南京市城管队伍查处涉水案件合计1865件,查处河道沿线违建8.07万平方米。
整体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行“智慧型、全覆盖、动态化”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全市垃圾分类小区2597个、单位2533个,示范小区550个,市、区、街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完成率达到49.4%。农村垃圾分类行政村597个,比例达93%。全市环卫工人以岗位技能竞赛为舞台,全方位施展个人技能,争做劳动模范,一个个新时代环卫工匠跃然眼前。
做好垃圾分类执法。2018年4月,南京市城管执法总队全面启动垃圾分类执法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垃圾分类执法保障宣传活动763场次,采取多种形式发放《告全市一封信》98000余份,召开垃圾分类专项工作推进会217次,开展餐厨垃圾运输车辆抛洒滴漏专项整治329次,办理环卫类行政处罚案件1921起。2018年11月6日,南京市城管执法总队联合10多家媒体,全面启动垃圾分类“2018靓城行动”,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9小时不间断直播,当天互动人数788万,被新浪网评价为“引领全国政务互联网正能量传播清流,值得点赞。”
推进十项行动, 精细化建设管理城市
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制定《2018年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实施方案》,作为南京市背街小巷整治的原则和规范。对进行出新的道路同步开展立面出新、店招标牌的整治、景观亮化的配套设置,全面推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通过门前三包自治联盟组织进行自治、自管、自律,建立门前三包信用体系,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参与管理。截至2018年11月底,南京市完成背街小巷整治600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460条整治任务。
推进景观亮化建设。围绕“三轴、两河、两节点、一中心”,以呈现主城“山水城林”特色风貌的繁华夜景为目标,重点打造文化夜游线路,彰显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夜游城市名片。结合外秦淮河风光带滨水岸线、景观绿化和城市建筑,运用采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全面设计提升秦淮河夜景亮化,秦淮河主城段夜景照明工程已完工并全线亮灯,城西干道、月牙湖等干道和片区正结合整治出新计划同步实施亮化提升,完成了南京长江大桥夜景亮化工程,“最南京”特色的夜景名片逐步凸显。
推进全域“公厕革命”。制定了《关于加强南京市农村厕所建设管理的意见》,细化各阶段工作任务,健全完善管护长效机制。强化督导,建立月报制度,及时掌握每座公厕在方案审查、招投标、建设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逐个建立图片资料。截至2018年11月,城镇公厕完工73座,在建12座;农村公厕建成215座,在建10座。
创建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2018年,南京市城管系统把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作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抓手,以创则必成的决心和魄力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创优工作涉及到市容市貌、设施建设、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内容,根据创优标准,细化4个方面、28项具体任务。自2018年7月初南京市召开创建部署会议以来,创建工作迅速启动。对住区环境、城市河道、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环境死角等重难点进行梳理,共梳理出22类84项重点问题,建立工单责任制,逐一抓整改,整改率达98%。完善台账本底资料,建立完善了农贸市场、河道、背街小巷等41类台账,为下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管理奠定基础。
“对标找差”, 提升城市品位
狠抓机械化作业。全面推行“定人、定岗、定量、定责”机制,开展深度保洁,逐步建立“智慧型、全覆盖、动态化”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机扫道路共计1325条、面积7666.32万平方米,不断加大机械化清扫设备投入力度,道路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全市一线保洁员配备智能手环或其他智能电子产品共计3706个,逐步铺开机械化作业与人工相结合的水扫作业,确保路见本色。
狠抓违建治理。依托全市违法建设动态监管系统,实行动态监管、销账式管理。按照“整体出新、统筹兼顾”的方法和“六先六后”的原则,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强化重点违建督办力度。截至2018年11月底,累计治理存量违法建设298.6万平方米,查处在建违建34万平方米。
狠抓渣土管理。严厉查处各类渣土运输违规行为,2018年1-11月,南京市区两级渣管部门共开展联合整治3263次,出动执法人员18万余人次、执法车46917台次,检查运输车辆14.4万余台次,共查处违规车辆1990台,查扣“黑车”373台次,查处违规工地181个,查处乱倒138起、清理污染面积15888平方米。加快推进协调泥浆处置中心建设。南京市泥浆处置中心现处于试运行阶段,争取早日投入使用。积极推动雨花台区软件谷南园片区、秦淮区南部新城、栖霞区燕子矶新城及栖霞山风景区土方内部平衡方案,预计可减少1000余万立方米的土方外运,可有效缓解南京市渣土处置压力。联合建委、环保、交管共同出台了《南京市渣土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办法》,2018年6月1日已正式实施。会同交管部门发布新型泥浆运输车型,力争年底前淘汰124辆旧式泥浆车;推广新型“PVC”平推式渣土车727台,已占总数的17%。
狠抓停车管理。拟定了《南京市停车信用管理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在2019年完成平台建设和试点工作,推进停车静态、动态数据高效集中整合,实现全市闲置停车设施资源的高效共享利用,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截至2018年11月底,南京市共出动人员15.1万余次,规范整理共享单车177多万辆,清拖共享单车42万辆。完善智能停车系统,2018年1月,正式上线电子计费支付宝扫码功能,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停车服务。投放了300台自助缴费机。全年预计道路停车收费1.2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4.31%。
着力创新, 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
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城市治理标准2.0版本,并上升为地方规范,全面推进标准化单元普查,全面推进公共空间示范创建,截至目前,指导评审示范单元774个,示范片区17个,构建全方面、多层次、惠民生的标准化工作。
推动社会组织自治。2018年以来,已组织5期城市治理圆桌论坛,6期公众委员进区街,参与标准督查及验收90人次。先后12次深入一线指导服务,目前,栖霞、浦口、江宁、溧水4区公众委员换届基本完成,各街道有力推进公众联络议事平台建设。各区成立城市治理志愿者协会,分类建立志愿者保障体系,吸收12万人参加。
创新宣传模式。截至目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各类新闻通气会67次,与南京电视台合作推出《城管行》278期,与“南京头条”合作策划46期“城管小妹”动漫片;邀请媒体、网络大V、公众委员、市民代表参观南京城市管理工作成果,引导市民和媒体参与城管工作。
加大执法力度, 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南京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方案要求,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按时间节点落实到位,实现执法重心下移,一线执法人员占比达90%以上。
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垃圾分类、违规排水、违建管控、渣土运输、车容不洁、黑臭河、省考断面水质和烧烤摊点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南京市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共出动人员71.7万人次,车辆14.1万辆次,共开展集中整治2.3万余次,配合其他职能部门整治600多次。其中,开展餐厨垃圾运输车辆抛洒滴漏专项整治329次,办理环卫类行政处罚案件1921起;查处涉及违规排水案件合计1865件。
全面落实网格化巡防体系。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创新“门前三包+”新模式,按照“签约率和市民知晓率”达100%的目标,在全市铺开,新签门前三包责任书10166家。依托信息化建设平台,建立了“流程规范、运作协调、考核客观、督办到位”的督考工作机制,坚持网格化巡查执法专项考核,规范网格化巡查定岗执法行为,将考核成绩纳入大城管千分制考核。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南京市城管收到市民诉求达35243件,平均每天接单超过96件,工单的综合办结率达97.22%,综合满意率达到95.6%,城管工匠实至名归;城管队员中考高考护考、国家公祭日保障、成立城管护学岗、参与扫雪除冰,成就了一个个爱民、便民、为民的执法工匠;创建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梳理22类84项重点问题,整改率达98%,城管人个个争先,勇当城市“绣花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