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2018 · 我的温暖记忆 ③ | 小小公厕 蕴藏城市脉脉温情
2018-12-27 19:0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朱秀霞  
1
听新闻

  “以前一进厕所,脚都没处放,太脏了!”

  在芦席营住了70年的杨寿鸣20日说,“公厕改造后,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杨寿鸣的父母上世纪四十年代定居现在的南京鼓楼区芦席营,几十年来没搬过家。在家里的老屋改造前,“都用这座公共厕所”。他边指着巷子深处的芦席营22-24号厕所,加了一句“现在这附近得百户人家还指望着这公厕了。很多房子,没独立卫生间。”

  杨寿鸣带着记者,穿过巷子,拐上更细窄的小路上,路旁是上下两层联排的红砖房子,不少窗户上放着红色的痰盂或马桶,“这些房子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工厂宿舍,当初没有设计独立卫生间。“厕所原来是工厂的,工厂前些年搬迁后,就没人管理了,天天臭气熏天。”有多脏?“脏!蚊虫很多。”怎么办?大家想了法子,每家出几块钱,凑起来请人打扫。”

  不久之后,该公厕划归到南京城管系统管理。“从那之后,厕所变身了。”2015年南京城管部门对该厕所进行首次改造。将原来冲槽式、没有独立设门的厕所,改成了如今的样子。

  2017年,南京率先开始“公厕革命”,对全市多个厕所进行改造提升。而芦席营22-24号公厕也列入其中,于今年2月进行“升级改造”。据鼓楼区环卫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厕所严格按照国家二类公厕建设,男女厕所内各四个厕位,环境整洁干净。

  不仅在城市 ,2018年南京公厕革命在城乡全面开展。很多乡村公厕,改造后与景相融,成了村中一景。外表采用纯自然材料的卵石垒砌,外墙卵石的留缝通过拌入草籽的泥土填塞,慢慢长出了自然的草和苔藓;室内的地面和墙面则摒弃传统城市公厕瓷砖贴面的做法,采用裸露的混凝土原色。卵石和混凝土的搭配,看上去原始质朴。位于垄上自然村中部的南京东坝镇青山村垄上公厕,与人们印象中的“脏乱差”乡村厕所完全不一样,与乡村景色融为一体。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了解到,2018年南京将厕所革命向农村延伸,升级改造225座农村公共厕所,全面提高农村公厕建设水平,进一步改善镇村居民如厕环境。新建了溧水中兴西路、月鹭湖公厕、江宁七坊农家乐等公厕。

  【记者手记】

  人有三急,如厕是天大的“小事”。而厕所,又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一座座小小的公厕,折射了城市的变迁与温情,这种温情正向全省各地蔓延。南京是江苏公厕革命的缩影。在江苏的昆山、宿迁等地、公厕里不仅有手纸、洗手液,甚至还有Wi-Fi。省住建厅城管局局长王守庆说,根据今年1--10个月的数据统计,今年全省已完成新建城市公厕476座,改(扩)建厕所1015座,合计完工1491座。目前,全省共有城市环卫公共厕所近13000座,其中二类及以上公厕约6500座,约占50%,近2000座公厕设置第三卫生间,约占15%,加上景区、交通行业公厕,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城市环卫公厕为主,公园绿地、旅游景区、交通等行业管理公厕以及社会公厕对外开放为辅的公厕服务体系。

  记者朱秀霞

  【2018 我的温暖记忆】策划:宋金萍

标签:厕所;公厕;南京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