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夏秋连:见证荒地变新城
2018-12-26 09:0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夏秋连是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今年55岁。上世纪90年代初,夏秋连就在南京从事地质勘探工作。“那个时候条件艰苦啊,有的工程在郊区,没有公交车,我们就骑车去,最远从油坊桥骑到过禄口。”夏秋连回忆说。由于技术人员要在工人开工前到工地,碰到地理位置较远的项目,夏秋连和同事凌晨三四点就要出发;如果工期紧,他们就住在工地上,“我们都是就地搭帐篷住,碰上下大雨,帐篷里漏水;一出太阳,里面又热得像蒸笼。”夏秋连说。

  解决了住宿问题,还有伙食问题。夏秋连和同事们自备炉灶,用柴油炉子烧饭,有时候工人忙,夏秋连亲自当大厨,买菜、烧饭,什么活儿都干。“现在打车、点外卖都很方便,再也不用风餐露宿了。”夏秋连笑着说。

  紫峰大厦、明基医院、江苏大剧院、仁恒江湾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30年来,多个知名项目上留下了夏秋连和同事们的汗水。谈起南京的地质,夏秋连可谓如数家珍:“河西这边属于长江漫滩地质,软土层非常厚,钻探要打得很深;在南京长江三桥选址勘察时,我们在水上搭平台钻探;江苏大剧院的勘察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当时施工现场不是农田就是鱼塘……”30年前,夏秋连和同事们在河西地区施工时,河西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如今,随着奥体中心、金融城等地标建筑陆续建成,河西已成为南京的现代化新城。30年来,勘察技术也突飞猛进,以前移动设备时得靠人工将机器“大卸八块”,再肩挑手扛,现在的设备大都是履带式,方便移动;现在还有了地质雷达、跨孔CT等物探手段和水文地质声纳等先进技术保障勘探成果。

  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夏秋连很是感慨:“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看着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看着地铁线路越来越发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生活的变化。因为工作的缘故,有幸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我感到非常自豪。虽然已不再年轻,我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为南京的建设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标签:夏秋;南京;见证;荒地;新城;地质;我们;同事;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工作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