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宰门街32号小区立面整治前后对比图

40年前,南京的城建设施量严重短缺,城市服务功能明显不足,居民住房困难突出。为缓解矛盾,我市高度重视住宅建设,1979年—1982年全市共新建住宅 339.51万平方米,约有6.8万户居民搬进新居。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开始凸显。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城建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许多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改革步伐明显加快。1988年,房改工作在全市推开,有效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发展,极大改善了居住条件。城市建设进入了较快发展期,全省第一座大型城市道路立交桥——中央门立交桥建成;南京长途汽车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沪宁高速公路开始建设;全省规模最大、配套齐全的新型住宅区——南湖新村建成;投资1.5亿元的南京煤制气厂建成,5万户居民用上清洁能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底,城市建设发展全面提速。轨道交通发展实现突破,地铁1、2号线相继建成通车,地铁运营里程达到85公里,位居全国第四。至2010年末,城区道路总长5599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2000年的8.54平方米增加到19.3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38%,新增绿地606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3.7平方米;自来水供水管网达到8643公里,年供水量达到112326万立方米;城区天然气管道长3404公里,燃气普及率为99.5%;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7.6标台;市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3平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的城市建设步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模式,改革迎来了全新发展契机。这一时期,南京成功申办青奥会,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及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等一系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