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开心家门口有了小公园,下楼就可以逛公园,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很方便。”14日,在南京“微更新、微幸福”优秀项目评审现场,秦淮区龙王庙社区80多岁的李奶奶说。当天,35个“小而美”的改造呈现,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居民带来了身边的“微幸福”。
“边角料”华丽变身,
转角遇见“微幸福”
在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紫鑫城社区,老旧小区“边角料”实现了华丽变身。该小区建于1995年,周边建筑密集,年代久远又缺乏维护修缮,原有公共开放空间基本被用于路面停车,缺少游憩场地和休闲设施。负责设计改造的南京林业大学景观建筑系副主任郭苏明介绍说,他们对小区内70多平方米的“边角料”进行整治,增设了弧形鹅卵石步道、石桌椅、绿化设施等,为居民打造出“迷你广场生活圈”,让居民转角遇见“微幸福”。居民们可以在这里开展棋牌活动、生活交流,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我家旁边有一个破旧的车棚,里面脏乱差。通过居民投票集体决策,将拆除车棚的闲置用地打造成儿童游乐场。”建邺区沿河二村居民周筱薇开心地说,儿童游乐场里有绘本阅读区,还有涂鸦墙、攀爬等设施,孩子们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
栖霞区马群街道馨康苑社区是拆迁失地农民回迁安置房,过去毁绿种菜问题严重,社区开辟空地专门设计了开心农场,还新增了两级花池,让坐轮椅的残疾人、老年人也可以参与花草养护和种植。
在郭苏明看来,相比大拆大建,看似小修小补的“微更新”,其实是一种更先进的城市改造模式。一处小广场、一个垃圾桶、一栋楼的改造,都可以是“微更新”。通过融入文化要素、凸显人文情怀,这些小改变让社区更有色彩、有活力、有设计感了。
“微更新、微幸福”项目是南京市委研究室(社建工委)会同市城管局、市规划局、市妇儿委开展的一项城市更新活动。南京市委研究室副巡视员史锦平介绍,本次共35个项目参评,多集中在无物业小区、老旧小区和保障房小区。堆满垃圾的空地、年久失修的配套、杂草丛生的绿地等,经过“微更新”,让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变化。
注入文化基因,
留住城市里的“乡愁”
秦淮区南航社区西北角,靠近秦淮河边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垃圾集中处理后,这个中转站已经废弃近一年。设计师甘昊通过巧妙的创意,将这里打造成时光书屋。在原有32平方米、高两层半建筑的基础上,甘昊保留了蜿蜒而上的楼梯,楼梯下镶嵌进书架。建筑顶部原来的简陋窗户被改成木框,配上透明玻璃,秦淮美景推窗可见。
“七八十岁的社区居民,可以带着客人在书屋里看看老物件,讲讲过去的故事。”甘昊说,南航社区很多居民是老熊猫电子厂职工,书屋有一个角落,展示着征集来的老物件,相当于打造了一个“社区博物馆”。时光书屋还将举办一系列展览,让城市文化走进社区生活,也让社区生活丰富城市文化。
鼓楼区凤凰街道则通过植入文化元素,为居民圆梦、印刻新“记忆”。“社区‘微更新’,一定要契合人的需求,通过空间营造、场景设计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该街道党群科科长张小晶说,街道的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搬去办公楼后,原来的办公场所一直空置。社区工作人员想到,部分居民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画作、摄影、藏品等,何不将“展示”“分享”功能实体化?于是工作人员在空置的场所精心打造了一个名为“任意盒子”的小尺度公共空间,给居民提供圆梦的“舞台”。街道海选出3对老年夫妻,根据他们的经历和性格设计造型,拍摄照片和视频在“任意盒子”里展出,吸引4000人参观。在专为街道儿童策划的画展中,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孩子们,用画笔展现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每一个展览都力求做成精品,让每一个打开‘盒子’的人,都发出惊叹。我们所做的虽然是一个空间改造,着眼点却是社区建设,希望以此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张小晶说。
从方案建议到施工监督,
居民热心参与
成功的“微更新”改造,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南京各区采取不同形式,动员市民参与。建邺区在全市公开征集设计团队和方案,栖霞区则通过“掌上云社区”线上线下组织居民讨论。
栖霞区晶都茗苑小区内儿童、老人较多,中心广场绿化较好,但活动空间小,没有儿童活动区域。该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朱德佳介绍,社区依托“掌上云社区”的同步直播,开展了一次“齐”商量的居民漫谈会。群内2000多名社区居民与现场31名居民代表共同商讨,前期搜集到181条居民意见,在专业社会组织和设计人员的参与下形成了总体改造方案。增设儿童玩乐设施等“微更新”后,社区在线上和线下进行问卷调查,居民满意率达100%。
周筱薇告诉记者,作为三岁小孩的妈妈,她特别关心儿童游乐设施的安全问题,从项目施工到完工,她和邻居们也从意见提供者转变成了施工监督员,每天都去现场看进度,与设计师、建筑商、玩具厂家负责人等多方沟通。她说:“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项目。”该社区居委会主任苏丽敏说,儿童游乐场改造好后,居民纷纷自发进行打扫、维护。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罗小龙说,过去规划通常是政府做,但在这些“微更新”项目中,看到了更多居民自发参与社区规划。
“从具体项目确立到方案设计、项目施工,我们坚持让居民参与,更加接地气、显民意。此次参评项目群众满意度平均超过95%。”史锦平说,下一步,他们会将好的经验做法推介出去,努力把评选出来的“盆景”拓展为在城市处处可见的“风景”。
记者 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