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栖霞山俯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栖霞区改革创新争一流、再出发,努力“在全市争先进、在全省争位次、在全国创亮点”。比学赶超、争先进位,以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扎实推进“强富美高”新栖霞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
去年4月27日,全国第一份“不见面审批”营业执照在栖霞区尧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诞生。南京市居民徐燕通过“不见面审批”APP点击递交申请材料,经审核再到执照发放,全程20分钟。自此,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大厅少了往日印象中“门庭若市”的拥挤与忙碌。“不见面”是常态,“见面”是例外。栖霞区率先试水的“不见面审批”系统,打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100米。线上线下兼容,不论是在手机上、登记柜台,还是在自助终端上办理营业执照,都可以实现全程电子化,自主办结所有登记申领手续, 来栖霞投资创业者都纷纷夸赞栖霞的不见面审批是最棒的!栖霞“不见面审批”被确定为2018年度江苏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到今年底,该区28个区级部门的458个事项和街道服务中心的132个事项将全部实现“不见面审批”流程标准化。通过省质监局、省发改委的验收后,“不见面审批”的“栖霞样板”有望全省推广。
政府办事效率提高了,办事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活力被不断激发。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691户。政府效能高速运转,带动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全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全生命周期”抓项目建设,四套班子领导挂帅重点项目,设立陪办代办员进行“保姆式”服务,利用远程视频监控、智慧云平台系统,实现了对重大项目的全流程监管和数据分析。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拜腾汽车全球总部正式启用,仙林万达茂开业运营,乐金化学新型电池、联东U谷等24个项目竣工投产,中建盾构、辉源净化器等一批优质项目开工建设。
更为可喜的是,在这场加速跑中,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加速,高质量发展势能正在积蓄。今年上半年,栖霞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6%,产值达1100亿元、增长13.3%,占规上工业比重80%,成功创建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等重点工程,吸引2名诺贝尔奖得主、16名国内外院士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图灵奖唯一华裔获得者姚期智院士领衔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创造了两个月建成投入使用的“栖霞速度”。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打造“中国智谷”,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地平线、旷视、迈疆等120余家企业集聚园区,涵盖了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全产业链条。周志华、王劲等40余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齐聚于此,建成全省首家省级认定的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根据规划,“中国智谷”将在未来3年内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家,剑指“江苏第一、全国前三、世界知名”。
增进民生福祉: 更高标准、更大投入夯实“获得感”
栖霞区委、区政府鲜明提出,要以更高标准、更大投入夯实民生获得感。一诺千金!据统计,去年,栖霞区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51%。
数字的背后是一连串改革创新举措。
医改走向纵深,栖霞区开出的“院府合作”这剂药方“标本兼治”。区政府先后与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和南京市中医药大学签订“院府合作”“校府联动”战略合作协议。打破“医联体”只有医院间联合的常见思路,栖霞区关于“府为主导、院为主体、医为主力”的探索,有效带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分解下沉。去年,栖霞区启动了新一轮区域医联体建设,探索形成以江苏省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为支撑、以区属两家二级医院为纽带、以10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1+1+X”区域医联体新模式。据统计,医联体全年下派专家203人,实施帮扶8020天,开展坐诊、查房、带教、业务培训等工作。通过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如今三甲医院100元的专家号在栖霞区只需15至25元,群众首选就医的比重超过60%。栖霞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自有特色,简而言之是“四个一”工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一部家庭医生服务热线、配备一批家庭医生服务用车、使用一批便携式健康检测一体机、建立一套健康数据云服务信息系统。
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栖霞经验”享誉全省走向全国。2016年,栖霞获评国家和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去年,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区政府被表彰为省爱国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在南京市综合医改考核中获先进区第一名;今年9月,央视深度报道南京市栖霞区医改最新经验做法。
“力争区域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栖霞区委区政府的这一承诺掷地有声,底气则是扎实推进改革创新。通过强化教育联盟,全区的教育整体水平实现弯道超车。以名校、名师、名校长“三名工程”为引领,栖霞区先后与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以及江苏海门地区等省内外名校合作办学、开设分校,对接名校资源,组建了7个中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有效推动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今年8月8日,栖霞区政府与南京市教育局签订《关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校区新建项目框架协议》,南师附中新校区将于2021年落户栖霞。南京在全国率先推广“弹性离校”,栖霞区则在全市拔得头筹、独树一帜,依托社团活动分两个时间段进行,做到三个保障——内容有保障、人员有保障、经费有保障、评价有保障,全区小学生参与率达91.4%,学生参与率全市最高。
栖霞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行稳而致远,教育现代化水平连续迈上新台阶,全区教育布局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硕果累累,学生核心素质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逐年攀升,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今年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为92.41分。
做好养老服务,“栖霞品牌”正成为银发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通过建设标准化站点,打造养老品牌。栖霞区每个街道成立社区居家养老连锁服务机构,每个社区根据辖区内居民小区人口分布情况设立1-3个不等的服务站,所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门头铭牌、功能室布置、服务设施、防滑地板、助步扶手、装饰风格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目前已建成运作32个标准化站点。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助力养老服务。栖霞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尝试引入商业连锁理念。每个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实行“1+N”模式,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主要交由1家组织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运营管理,另外N个社会组织,根据社区实际需求承接助洁、助餐、助浴、助医、助乐、老年教育、理发、修脚等其他专业服务。栖霞区引进“时间银行”这一志愿管理工具,激活社会力量。参照商业银行运作理念,通过相应的存、贷规则和激励机制,使志愿者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间,兑换其他志愿者为自己提供服务,以此形成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互助服务的良性循环,促进社区邻里关系的发展。
近年来,栖霞区相继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全区76家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全部实现“医养融合”,15分钟步行半径内即有一处便民为老服务机构、场地或设施,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推行“嵌入式”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综合排名南京全市第一。
创新社会治理: “三化融合”守望“稳稳的幸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当下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网格化管理”,而这张“网”的首创者就是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
2016年12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到江苏调研基层党建工作,对仙林街道建立网格化体系、有效解决群众“有话和谁说、有事找谁办”问题给予充分肯定。今年4月,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来仙林街道调研,盛赞 “仙林模式”为城市版“枫桥经验”。“网格化”让栖霞区在全国声名远播,近几年,来仙林街道参观学习的有2000多批次、10万多人。
社会治理看“栖霞样本”,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启迪。栖霞区常住人口约70万,辖区共由9个街道和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三个板块组成。社会结构较为复杂,既有高标准建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区,也有主城边缘历史遗留的城郊结合部,以及龙潭、八卦洲等远郊传统农村。居民类型多样,既有20多万高校师生、高科技人才,也有10多万低收入外来务工者、10多万从老城区迁移来的居民,还有近20万征地拆迁人员、10万下岗职工和户籍农民,多元利益和多元诉求交织混合。
问题倒逼改革,创新引领发展。仙林街道的网格化治理试点2012年在全区推开,逐步向“网格化+”转变。辖区内人、物、地、事、情、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目前,共形成一级网格113个、二级网格593个、三级网格4049个。综合网格长由社区(村)“两委”成员担任,专属网格长由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同时发动楼栋长、老党员、志愿者等担任兼职网格员。以网格为单位,优化党组织设置,栖霞区将党的组织植根于最基层,党的领导直达社会治理的末端。目前,全区共有网格党小组576个,下沉入网党员超过3.2万人,去年以来共走访群众约23万户,梳理诉求1.4万余条,办结率达100%。
科技赋能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制胜手段。栖霞区社会治理的探索从未放慢脚步,正走向更高效、更智慧。栖霞区推出了“掌上云社区”平台,依托微信群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物业、社会组织在线联系起来,做到了社区服务“24小时不打烊”。“掌上云社区”日益嵌入社区常态化治理的框架中。通过共商共议,居民提升自我服务管理的潜力被更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去年至今,栖霞全区组织在线协商超过1500次。积极培育,理性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更多社会事务,栖霞区激活“一池春水”。截至去年底,全区万人拥有登记社会组织数已达21个,位居南京第一。
党建引领,以“网格化”为基础,构建“信息化”平台,引入“社会化”资源,“三化”间融会贯通,进一步凝聚了栖霞区社会治理的合力。栖霞区委书记、区长黎辉说,改革就是一个利益的调整过程。栖霞区委、区政府态度明确,就是要通过制度的创新和机制的变革,来打破旧有利益藩篱;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对老百姓负责。让审批的时限更短、让服务的质量更优、让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更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滨江而居的栖霞区正处于多重利好汇聚的重要机遇期。“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叠加,“宁镇扬一体化”加速推进……栖霞区改革创新再出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高标杆奋进,朝着“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示范区、人文生态宜居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记者 仇惠栋 通讯员 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