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教授刘夏蓓及其团队今年上半年发布的《靖江小康社会建设与居民获得感研究报告》,靖江市民在各类获得感中,文化获得感最强。靖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史骥涛说,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城乡文化阵地建设,让老百姓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为百姓幸福“加码”。
名家工作室带来多彩生活
在靖江十圩港景观带边,有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靖江市文联活动基地。两幢建筑像两个精致的水石盆景,与波光粼粼的十圩港相映成趣。“这是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家’,也是靖江在文化阵地建设上的一个大手笔。”史骥涛说,十圩港景观带是靖江滨江新城最具价值的地块、呈现最优美的环境,在这里建文联活动基地,足见市委市政府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决心和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文化需求的初心。
这个基地包括文联书院、马洲艺文馆、艺文书吧3处活动场所,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在这里,文艺工作者可以潜心创作、交流切磋、接待群众。目前,文联活动基地已有8个文艺家协会办公室,书法、绘画、篆刻等5个本地文艺名家工作室,不仅免租金,还有补贴。
靖江作协会员指导学生作文,当地学校闻讯组织学生集体赴约;作家庞余亮与文学爱好者见面,面对面解读文学名篇,分析本地作者创作文本;书画爱好者齐聚一堂,挥毫泼墨,互相切磋……每到周六,文联活动基地总是热闹非凡,这一天是靖江市“文艺志愿服务日”,众多名家给市民带来丰富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筑巢引凤’与‘助凤高飞’相结合,培育一支优秀文艺队伍,形成一批文艺精品,打造一个文化惠民的窗口。”史骥涛说。
“图书馆+”让阅读无处不在
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云阅读、图书漂流、牧城书驿……在靖江,阅读活动以多种形式全方位铺开,无处不在。以靖江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园区)、社区分馆、学校分馆、党政机关分馆、企事业分馆及军营分馆等各类分馆已有80家,突破了体制束缚与行业壁垒,整合全市图书资源,把图书馆建到百姓家门口。靖江图书馆建设被评为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十佳案例”之一。
“图书馆总分馆开馆时间有限制,我们要让市民随时随地实现阅读。”史骥涛说,靖江还创新打造多元化“图书馆+”阅读服务,建成2家“马洲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13家“牧城书驿”城市阅读联盟、68家“牧城伴读角”机关阅读联盟、33家军营企业学校分馆。
如今,在靖江市的酒店、茶座、银行、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到处都有宽敞整洁的阅读环境、种类齐全的图书、方便的自助借阅系统,人们随时能挑上一本好书静心阅读,“书香靖江”与广大市民渐行渐近。
文艺节活动邀“草根”当明星
10月10—15日,靖江市第36届文艺节“我欢歌 我快乐”业余文艺团队展演在步行街市民广场举行。6天里,138个节目、65支文艺团队、1500余位文艺演出者精彩亮相,开启了一场全民大联欢。
“靖江已连续举办36届文艺节,这样的时间跨度在全国县市中较为少见。”史骥涛说,文艺节活动越来越丰富,市民参与度越来越高,像“靖江大明星”“靖江好声音”以及业余文艺团队展演逐年增加。
“文化发展的根在人民群众中,要让群众唱主角、让‘草根’当明星。”史骥涛认为,对城乡群众而言,在公益文化空间活动之外,大多数人喜爱在自身原生环境中寻求愉悦。靖江建设的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就为普通群众和文艺工作者搭建了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广阔舞台,实现了“群众文化由群众做主”。全市现已建成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8家,到明年底将实现村级全覆盖。
“提升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史骥涛说,下一步,靖江将继续提高公共文化有效供给水平,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更好地促进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顾海燕 吴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