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三城同创南通建设宜居花园之城
2018-10-30 08: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郭小川 王国柱  
1
听新闻

  走进南通五山森林公园滨江片区生态修复现场,“惊艳”之感扑面而来——人车分离的慢行系统幽静整洁,漫步其中,可听江涛拍岸、看林木苍翠;登上观江看台,压顶式护栏立柱上,雕刻着勇毅前行的帆船,彰显出南通追江赶海的城市气质……细腻精致的设计,处处体现着南通打造滨江临海花园城市的匠心追求。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是南通实现城市转型的重大战略。”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说,依托创建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南通推动中心城市由外延性向内涵型、功能性向功能生态融合型、管理型向管理服务融合型转变,打造“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滨江之城。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高起点优化城市空间

  10月26日,全长20.85公里南通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去年,全长近40公里的地铁1号线也已开工,南通轨道交通迈入“双线同建”的时代。两条地铁线路,将编织起南通网格化、体系化的轨道交通新格局,实现城市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全面贯通。

  地铁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的重要体现,也极大提升着城市能级和首位度。以地铁规划建设为标志,南通朝着实现城市转型、建设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南通高起点定位,编制实施2035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按照I型大城市、全市域人口1000万的标准,突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优化沿江生态城镇带、内陆产业带和沿海经济带空间布局。以机场、高铁、高速、快速路、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城市空间拓展,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各板块各展所长的协调发展局面。

  南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徐惠民介绍说,南通以交通为基础、产业为支撑,构筑以“滨江主城、通州湾副城和江海副城”为引领的市域空间格局,更好推进交通、产业、生态的一体化,把上海“北大门”和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扬子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等发展定位体现到具体的空间布局上。

  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

  “这条隧道全长4.3公里,是江苏目前连续度最长的隧道工程。”在南通啬园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现场,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条连接南通长江中路高架和通沪大道高架的城市隧道,将于2019年6月通车,实现南通城市快速路网的南环闭合。

  城市路网畅通互联,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环节。南通市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开亮说,南通以“三城同创”为契机,实施增绿、清水、畅通、便民四大行动,构筑立体交通网络,推进机场大道、高铁西站大道等一批连接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建设。过去两年共完成城建重点项目投入达462亿元,537个城建项目竣工,城市格局和形象都有了新提升。

  历史文化是鲜明的城市记忆。南通在城市建设中,精心设计、精雕细琢,聚力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特色,将地域、历史、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开发建设中,让江风海韵成为南通的鲜明城市标识。

  集聚经济资源要素是城市的重要功能。南通重点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发展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经济密度,2020年市区GDP和常住人口数将占全市比重达50%左右。

  大手笔改善城市生态

  工厂停产、码头搬迁、路网优化、增绿添景……一年多来,在南通城市的滨江地带,一场“还岸于城、还绿于民”的生态修复攻坚战,正全面打响,南通计划将这一区域打造成镶嵌在城市中的“绿色翡翠”和南通市民引以为豪的“城市客厅”。

  长江之滨,经过生态修复,占地135公顷的五山森林公园军山片区已建成开放,漫步其中,只见绿意葱茏、水草丰茂、白鹭翩飞,美不胜收,这里已成为南通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9月20日,生态修复的另一成果——依托滨江山水格局打造的南通植物园也开门迎客,成为又一块“城市绿肺”;而8公里长的五山滨江风光带,环境营造和生态修复也正在收尾,即将呈现满目绿色……一个“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滨江之城正初露峥嵘。

  沿江呈现满目绿色,城市中心也移步见绿。曹顶纪念公园等4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园林特色的公园建成开放,中央森林公园、白龙湖公园年内将基本建成。49个特色鲜明的小游园大部分已建成,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绿色景观,逐步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10月15日,南通“三城同创”取得阶段性成果,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捧回“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奖牌,为南通再添一张“国字号”的生态名片。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