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门诊人满为患,住院更是一床难求,很多非急诊手术的患者手术排期有时能排到两三个月后。检查如CT、核磁共振等,排期有可能也很长,但是家庭医生签约患者可以避免这样的烦恼。记者从南京市卫计委基妇处了解到,南京通过部门联动进行政策保障,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助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已经明确市预约挂号平台在现有向社区发布预约号源的基础上,将二三级医院30%的专家号源提前一周向家庭医生开放,家庭医生通过社区预约系统为签约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专家和专科门诊号、大型检验检查、住院床位等。
基层首诊,报销比例提高10%
为了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南京专门出台医保倾斜政策,实行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主的首诊、转诊制度。未按规定转诊产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门诊统筹支付范围。门诊慢性病、门诊统筹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其中个别人群报销比例可达100%。参保人员从上一级定点医保医疗机构转到下一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取消下一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上转时起付标准累积计算。
此外,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不全,不能满足患者看病就医需求,像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开放常见慢性病等非基本药物品种规格,面向签约居民使用,增加家庭医生服务资源;与此同时,调整家庭病床政策,提高家庭病床的待遇水平,取消家庭病床起付标准,降低个人支付比例,提高基金支付上限,由原来的500元/月提高到1350元/月,鼓励签约居民优先设立家庭病床。
与此同时,卫生部门还联合物价、人社、财政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明确了南京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价格,各区制定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进一步提高市民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的积极性。
30%专家号提前向家庭医生开放
据南京市卫计委员基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正多措施并举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助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已经明确市预约挂号平台在现有向社区发布预约号源的基础上,将二三级医院30%的专家号源提前一周向家庭医生开放,家庭医生通过社区预约系统为签约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专家和专科门诊号、大型检验检查、住院床位等。
与此同时,还将建立移动健康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研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签约居民的服务应用系统,将签约居民接受的各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自动同步到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中。辖区内慢性病患者在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就诊系统会自动预警并做出提示,医生可按照随访周期和内容要求,开展面对面随访,实现档案动态更新,提高了医患互动的边际性。
此外,市区远程医学会诊系统、远程心电诊断监测系统、远程临检诊系统、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等均投入使用,预约诊疗、疾病管理、线上支付、在线随访等业务全面运用。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参照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远程健康监测、特定人群健康管理、特殊疾病健康管理等七大方面,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探索“益健康”、“社区580”家庭医生管理系统、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在符合家庭诊疗服务相关规定和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签约服务创新模式试点,开展个性化服务。在电子健康档案设置中设置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模块,对相关自动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各区还为家庭医生统一配备交通工具,随访电子包、移动随访终端,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南京1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组建了90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累计签约106.8万户、266.8万人,人群覆盖率32.26%,重点人群签约182.1万人次,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70.5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效实施, 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基层首诊。统计发现,2015年到2017年,南京基层总的诊疗量从2600万增加到了3100万,入院人数分别达到5.25万人和6.38万人,2018年上半年这一增长态势还在继续保持。第三方调查显示,2017年签约居民满意率为95.1%。通过医联体、家庭医生制度、智慧医疗等综合措施和机制建设,引导市民基层首诊、逐级转诊、经过几年的探索,南京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初见成效。
南京市卫计委基妇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南京将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多措并举,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全面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当好社区百姓健康守门人。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