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日,龙潭过江通道临时配套工程发布施工招标公告,配套工程将于10月1日开工,意味着龙潭过江通道建设全面提速。
这并非我市第一条“加快节奏”的过江通道。去年12月,省发改委批准了建宁西路、仙新路两条过江通道的项目建议书,将两条过江通道从远景规划预留提速为“十三五”开工建设。就在上月,建宁西路水上勘探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并不在“十三五”规划之列的七乡河过江通道,今年上半年也已全面启动工可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长江南京段上一片忙碌景象。3条过江通道正在加紧建设:长江五桥主桥索塔已高出江面30多米;浦仪公路西段跨江大桥主桥主墩已开始钻孔桩施工;和燕路过江通道八卦洲明挖隧道已完成55%的围护结构施工。正在全面大修的长江大桥公路桥,即将进入正桥摊铺沥青阶段,今年底就可恢复通车。
南京过江通道建设,已进入全面提速期。
过江桥隧交通流量饱和
长江隧道高峰段长达8小时

目前南京已建成6条道路过江通道,它们分别是: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长江隧道、长江四桥、扬子江隧道。再加上长江大桥、大胜关大桥两条铁路过江通道;地铁3号线、10号线、宁和城际(S3号线)3条轨道过江通道,全市共有11条过江通道,其中仅2016年以来通车的就有3条。
但过江通道的建设速度跟不上交通流量的增长速度。2007年南京过江桥隧日均交通流量为12.37万辆,到2017年已达35万辆,年均增长11.32%。截至目前,过江桥隧日均总交通流量达37万辆。过江通道流量高峰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其中长江隧道高峰持续时间长达8小时,比以往增长约2小时。
南京过江交通的另一个特点是,随着2015年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过江交通流量中城市内部出行比例逐年增长,现已占过江总车流量的80%。戈先生家住江南盐仓桥附近,在江北新区天浦路上班,自驾或坐地铁是他每天过江的主要方式。“从去年开始,扬子江隧道和长江隧道的早晚高峰时常拥堵,尤其是北向南方向排队时间很长,而地铁的早晚高峰更是拥挤。”戈先生说,虽说年底长江大桥恢复通车后,拥堵会有所缓解,但过江通道还是嫌少。
“近年来,过江通道建成后,往往3年左右交通流量即接近或达到设计通行能力,现有过江桥隧均已达到饱和。”中设设计集团专家表示,过江通道助推大江两岸发展,而两岸发展很快又让桥隧通行感到“吃力”。
“南京现有6条道路过江通道,少于武汉的8条道路过江通道,特别是相对江北新区快速发展的要求,仍显不足。尽早建成过江通道,对于提高南京的城市首位度,实现江南江北的深度融合,促进江北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雷说。
3条过江通道正在同步建设,多条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今年1月29日,市政府公布《2018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拥江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密过江通道。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市政府批复的《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我市共规划过江通道22处(含道路与铁路复合共用通道1处,铁路与城市轨道复合共用通道1处),计24条,其中道路过江通道14条。《2018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今年将开工建设仙新路过江通道,开展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推进龙潭、锦文路、七乡河等过江通道前期工作。
架大桥、挖隧道,如今在长江南京段上,过江通道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建设。“长江五桥、浦仪公路西段、和燕路长江隧道等3条过江通道同步建设,仙新路过江大桥、建宁西路隧道已开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是长江五桥建设的“索塔之年”,主桥的南塔、北塔以及位于长江中的中塔都在加紧建设。高166米、由36节段钢套箱堆砌而成的北塔,目前已经完成6节,高30多米。同步建设的中塔进度稍快,已完成7节,南塔则完成了6节。长江五桥为“北桥南隧”设计,跨越长江主航道后,经梅子洲下穿夹江,该段为南京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隧道盾构机正在进行现场组装,组装完毕后,将向江底掘进。长江五桥预计2020年底建成通车,成为我市第4条免费过江通道。届时,从河西的江山大街到达江北五里桥只需要不到10分钟时间。长江五桥南端对接河西南,北端对接江北新区珠江镇,都是南京目前大力发展的区域。五桥的通车,对于河西南部的中心化、江北新区的南京软件园建设和珠江镇雨山路地区、海峡科工园等发展都大有益处。
与此同时,浦仪公路西段工程的跨江大桥主桥主墩已开始钻孔桩施工,江北新区的浦泗枢纽施工已全面展开;和燕路过江通道八卦洲明挖隧道已完成55%的围护结构施工,今年将完成始发井施工,并开始盾构机的制造;仙新路长江大桥正在进行工可立项报批工作,今年底开工建设;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年内启动征地拆迁工作;锦文路、七乡河等过江通道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也正在按计划开展。
主城区29公里江面
平均不到2公里就有一处过江通道
24条过江通道,意味着98公里的长江南京段上,平均间隔只有4公里,仅为全省过江通道平均间距的约1/3。尤其是在长江二桥与三桥之间穿越主城区的29公里江面上,更是集中规划建设15座过江通道,平均不到2公里就有一处。是否有些过于密集?
“这些过江通道分成铁路、轨道、公路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需求,每一条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处长薛海说,过江通道的规划,并不是简单地找一处地方盖座桥或是挖个隧道那么简单,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要综合考虑南京城市发展的总体路网布局,按照过江通道的功能定位做好与长江两岸公路、城市道路的衔接;二是综合考虑全市过江交通的需求,布置与过江交通量相匹配的通道;三是综合考虑长江航运条件、港口布局、河势条件、两岸城市规划等因素,选址相应的桥梁或隧道位置。铁路和轨道交通的过江通道,重点则是考虑和客运站以及铁路网络、轨道交通网络的衔接沟通。
据介绍,南京这24条过江通道,交通功能上有市内桥、过境桥,“通道性质”上可分为铁路桥、地铁、隧道、公路桥,还有功能混合桥,如长江大桥为公铁混合,大胜关铁桥为高铁、地铁混合桥。这些过江通道不仅可以疏解江南江北交通,还强化了南京交通枢纽城市地位。例如,作为综合性铁路枢纽,南京朝全国6个方向通高铁,大胜关铁桥是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共用通道。不仅如此,南京还通过铁路桥和地铁串联起高铁南站、南京站和规划中的南京北站,把铁路站建在城市轨道网上,让交通枢纽成为新城发展的“棋眼”。上元门通道连接南京站和南京北站,是宁淮城铁过江桥。
24条过江通道中的道路过江通道,根据两岸的路网匹配度,又细分为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等不同类型。
例如,和燕路过江通道是“井”字内环东部的重要通道之一,定位为城市快速路。经过多年建设,南京“井”字快速路目前已经建成2条过江通道,依次为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建成后,将与红山路快速路一起将“井”字的东线向北延伸,成为东线过江通道。在“井”字快速路之外,南京还在建设由长江五桥、绕城公路、江北快速路等构成的“快速一环”,浦仪公路西段的建设将实现“快速一环”北线的闭合,同时与和燕路过江通道连接,最终形成“快速一环+井字快速路”的快速路网。七乡河及上游仙新路、建宁新路、锦文路等新建的过江通道,更好地加强了主城与江北新区之间的跨江沟通,是市域内部跨江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龙潭过江通道连接宁镇扬三市,将是宁镇扬一体化的“桥头堡”,有效促进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已经建成的长江三桥、四桥,连接的是过境高速公路,以服务周边城市、打通过境公路为主。长江五桥连接浦口高新区。仙新路过江通道主要连接江北新区雄州、大厂、龙袍、西坝,锦文路过江通道连接浦口桥林,七乡河过江通道连接六合龙袍。
“从根本上解决跨江交通难的问题,需要采用综合交通方式,特别是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杨涛说,在地铁3号线、10号线开通的基础上,4号线二期加上新规划的13号线、14号线等,也将从真正意义上解决跨江通勤问题。
陈雷说,过江通道建设的全面提速,有助于巩固南京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扬子江城市群核心城市功能,促进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进一步加密过江通道,有助于全力推进江北新区开发建设,为提升城市首位度提供支撑。
事实也已经证明,过江通道对于激发地区活力,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2年12月24日,南京长江四桥通车,借助交通优势,六合区策划起龙袍蟹黄汤包节、“多彩竹镇、欢乐大泉”乡村旅游节等多项活动,吸引众多主城市民前往。次年国庆节,六合区就接待游客72万人次,同比增长31%,乡村旅馆平均出租率达到95.5%。
2016年1月1日,扬子江隧道通车,并与长江隧道同时宣布免费。而江北新区核心区正好位于这两个隧道的江北出口之间,新区与主城之间的快速高效连接大大强化,对于实现新区2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30分钟通达南京中心城区的目标,增强新区与周边省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强化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能力。过江通道的优化,也进一步推动教育、文化、医疗等优质资源重点向江北新区布局。
“以前江南、江北之间隔了一条长江,就好像有一个无形障碍,过江通道无疑让这个障碍消失,有利于城市跨江发展。主城的一些产业、商业资源会向江北流动,更多的企业、置业者也将陆续落户江北。”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