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江北新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找准差距、更新理念、转变作风,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实干、勇争一流的热情,江北新区正深入开展以“创新实干争一流”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创新实干争一流,江北新区解放思想大讨论”专栏,展示新区勇于创新、积极作为、克难攻坚、真抓实干的生动实践。
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正值江北新区建设创新名城先导区之际。面对省、市新的发展任务要求,新区大力解放思想、提高站位,重点对标雄安新区和浦东新区,力争在2025年,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绿色共享等主要指标处于国家级新区前列,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工作思路——
解放思想是做好“创业者”的前提
“江北新区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遵循,唯有突破思维的局限,打通创新思想的‘任督二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作为新区科技创新各项具体目标和任务的承担者和实施者,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方靖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要做好“创业者”,解放思想是前提。
他说,解放思想是创新的灵魂。国家级新区的建设责任大、任务重、关注度高、影响深远,作为新区的建设者,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打开工作局面。为此,新区科创工作要围绕科技发展规律,从当前创新竞争新格局中把握机遇,积极学习借鉴上海、深圳、苏州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充分借助“外脑”资源,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突破。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先导区”目标,新区将聚焦“两城一中心”建设、狠抓“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把培育创新企业、打造创新生态、加强国际合作等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努力创造可以比肩“深圳速度”“浦东质量”的“江北活力”。
创新实干——
“三个突出”明确创新名城先导区建设路径
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是关键。在大讨论活动中,江北新区围绕建设创新名城先导区,明确了“三个突出”:
突出建设创新体系。今年3月,位于高新路9号的江北新区自主创新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中心采用信息平台和物理空间深度融合的“一网一厅”科技服务模式,构建了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网络化科技服务体系,可为新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政策兑现、技术合同、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公共技术、科技活动等服务。
突出培育高新产业。去年以来,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及全市“4+4+1”产业定位,围绕新区“4+2”产业体系,新区提出“两城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构想,即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目前,新区正积极发挥研创园、国际健康城、生物医药谷等产业平台创新集聚效应和台积电、展讯、绿叶制药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
突出打造创新生态。新区积极承办跨地区跨领域的全国性、国际性创新创业活动,并已成功举办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江苏省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全球(南京)研发峰会、清华校友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多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活动,扩大了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最新进展——
新型研发机构签约项目数和备案数均位居全市前列
解放思想最终是为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举措。自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江北新区积极开展对标找差,狠抓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工作落实,推进创新名城先导区加快建设。
新区先后引进27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落户,其中17个项目参加全市新型研发机构项目签约,6个项目参加南京市与东南大学校地融合项目签约。截至目前,9个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南京市第一批、第二批备案,累计引进和孵化企业达85家,位居全市前列。同时,新区积极对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储备签约项目十余个。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新区通过拉网式排查,梳理出近700家意向申报企业,并根据企业情况筛选453家企业重点培养。2018年,新区累计新申报高企349家。
新区还致力于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年初,新区出台了《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三年培育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文件,不断强化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支持。江北新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检察院、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陆续成立,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仲裁院、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南京江北新区)分中心、法律服务产业园等机构积极发挥作用,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完成硬件建设,即将投入使用,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社会监督“四轮驱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基本形成。朱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