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袋鼠式护理”进入“2.0时代”
2018-06-03 06:54: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一说起早产儿,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门内,是独自睡在暖箱里的早产宝宝;门外,是来回踱步、渴望见孩子一面的父母;隔在他们中间的,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那一道道厚重的隔离门……打破传统隔离护理的方式,让暖箱中的早产儿也能躺进妈妈的怀抱,“袋鼠式护理”(KMC)提档升级进入“2.0时代”,爸爸及老一辈的加入,让护理充满温馨。

  “袋鼠式护理”打破传统隔离护理方式

  “宝宝,妈妈会陪你一起成长的。”前不久,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内,周女士小心翼翼地抱着刚出生不久的“二宝”,幸福地笑了。在妈妈怀抱里接受了4小时“袋鼠式护理”后,小家伙才被放回身边的暖箱中。

  37岁的朱女士因胎膜早破早产,腹中双胎不足30周便来到了人世,出生时体重均未超过1500g。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给孩子进行系统评估后,制订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并在她们出生后的第4天,开始“袋鼠式护理”。由于是双胞胎,光靠朱女士一人无法很好完成“袋鼠式护理”,通过专业护理团队的宣教,朱女士的家人纷纷上阵,参与到孩子的KMC护理中。通过医护团队的精细照料及朱女士一家的积极配合,孩子情况逐渐好转,于一个月后转入儿科陪护病房,继续实施“袋鼠式护理”并予以母乳亲喂指导,促使孩子生命体征更加平稳、体重增长得更好。

  从单一的妈妈护理到家庭全员参与

  最初早产儿家长进病房看看自己的宝贝,后来发展到家长与宝贝拉拉手、说说话;之前为病情较为平稳、体重相对较大的婴儿进行护理,到如今已将1600g以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纳入“袋鼠式护理”研究工作中,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正逐渐开创妇幼特色的KMC模式。

  据记者了解,为更好地提升“袋鼠式护理”服务质量,该院专门成立“袋鼠式护理”专业护理团队;护理时长由原先的不到2小时,增加到2—6小时,而陪护病房的护理时长甚至可达16小时;全程跟踪记录“袋鼠式护理”宝宝的生命体征;配备舒适的护理椅和易于观察宝宝情况的手持镜;护理结束时为宝宝进行关节松动训练。护理模式“提档升级”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参与护理人群的扩展,从原先单一的妈妈护理,发展成如今的全员参与,爸爸及老一辈的加入,让“袋鼠式护理”变得更易于实施且充满温馨。

  早产儿更需要“袋鼠式护理”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中国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同时,高龄产妇及早产儿的数量也出现了阶段性增加。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早产率约为7%,且有上升的趋势。据估算,我国每年大约有110万的早产儿出生,年出生早产儿总数位居全球第二;早产和低出生体重造成的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三分之一。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已成为我国及世界早产儿干预研究的优先领域。

  作为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早产儿护理方法,经过多年在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实践,“袋鼠式护理”已被临床及研究证明是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的有效干预疗法。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韩树萍呼吁,越早进行“袋鼠式护理”、每次护理的时间越长,无论对产妇还是新生儿都有好处。

  对产妇来说,“袋鼠式护理”可以促进母乳分泌、减少或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增加父母的自信度、促进子宫的恢复、增进母子感情。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来说,“袋鼠式护理”有益于保持体温、调节心跳和呼吸频率、减少严重感染、促进体重增加、有更多的深睡眠时间、哭闹的时间减少、母乳喂养成功的几率更大、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更重要的是,“袋鼠式护理”有助于新生儿的心理发育,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妈妈的心跳和呼吸声,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标签:
责编:费念渠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